收可以和半個江南相提並論了。”

嶽翻沒有覺得高興,只覺得非常擔憂,從宣和年間開始,富裕的江南就不斷被破壞和折騰,先是徽宗皇帝的花石綱,又是方臘之亂,破壞了小半個江南,征討方臘之戰,又讓大半江南受創,還沒等恢復多久,金兵南下,河北糜爛,徹底無用,江北河南之地成為戰場,烽火連天,反擊之戰,蜀中傾其全力幫助西軍打仗,已無餘力再提供些什麼。

整個大宋,居然找不到一塊安穩的地方可以提供足夠的糧食和稅收,最遠的海之南,嶺南之地倒是安穩些,但是從那裡運糧,那才是腦子壞了。

嶽翻思慮了一會兒,開口道:“相公,你可瞭解前隋大運河之事?”

趙鼎皺起眉頭,點了點頭:“世人皆以為前隋大運河是楊廣為滿足私慾而造,殊不知是為了從江南調運糧食北上,以供征伐當時的高句麗所用,只是,大運河如今部分航段已經淤塞不通,就算是走水路運糧,也需要先行清理航道,航道荒廢太久,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清理完的。”

嶽翻說道:“相公,下官的意思不是大運河,而是既然大家都知道走水路運糧比走陸路運糧要方便得多,損耗也少得多,那為何不走水路,而要走陸路呢?”

趙鼎疑惑道:“大運河不同,如何走水道?”

嶽翻笑了笑:“沒有水道,但有海道。”

趙鼎一愣:“海道?”

嶽翻點頭:“大運河雖然不通,一時半會兒也難以修復。但是大宋有水軍,也有很多船隻。出大江港口入海,順著海岸線一路北上。抵達燕雲之地,再於燕雲之地海岸邊修建港口,供船隻停泊,從這裡陸路運輸糧食,朝發夕至,能有多少損耗?”

嶽翻指著趙鼎身後屏風上掛著的大宋全圖,指在瞭如今的渤海位置。

趙鼎似乎覺得自己的面前,有一扇嶄新的大門被開啟了,隨著嶽翻的訴說。他越來越如此肯定。

“船隻不像牛馬,牛馬需要進食,需要休息,船隻則不需要,在不需要打仗的時候,只需要少量船員,就可以駕馭一艘巨舟,順著海岸線一路北上,或許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但是無論是運輸的糧食貨物數量還是損耗數量,都遠遠優於陸路運輸,而且耗費很小。”嶽翻如此訴說著。

趙鼎突然感覺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似乎有了解決的方法,即使目前只是一種猜測。但是這樣的猜測也能給予自己一點點信心,一點點希望,而不至於像如今這樣困擾。

“只是。雖然運輸問題可以解決,但是如果燕雲之地無法自己生產糧食。自給自足,那麼長時間調運糧食。大宋還是負擔不起的,所以,燕雲之地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復農事,各地官員需在最快的時間內招募流民,還有一個月左右就要開春了,今天春天如果沒有趕上春耕,明年的日子會更難過。”嶽翻再次補充。

趙鼎點了點頭,思索了一會兒,對嶽翻說道:“鵬展,這個事情我會寫奏摺給陛下,讓陛下決斷,然後咱們立刻實施,燕雲之地的糧食片刻都不能斷,一旦斷了,民心大動,可就糟糕了,至於軍隊要求增加軍費的事情,你看如何處理比較好?”

嶽翻覺得有些為難:“這個事情,需要和軍中大將協商一下,看看軍中是否的確需要那麼多錢財,這樣吧,待會兒下官去見見宗帥和嶽帥,再去見見吳樞密,詢問一下軍費是否一定需要,是否非常急切,如果不急的話,就把這筆款子壓下來,等的確需要到時候,再緊急調撥,目前最主要的還不是增加軍費,而是快速開通海上運糧航道才是。”

趙鼎認同,隨即提筆開始寫奏摺,嶽翻起身告退,前往樞密院尋找吳用去了。

大宋即將開始新一輪變化的時候,魯達的計劃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雖然鄭偉還沒有把訊息帶回來,甚至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