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鬆手。

廖鴻儒抱著楊雨瑩進入衛生間,不久之後,衛生間便傳來雨打琵琶的聲音。

梅開二度之後,二人跌跌撞撞的回到床上。

楊雨瑩無力的趴在廖鴻儒身上,“親愛的,能不能不去香江?”

“不行,香江關乎著我的計劃,是我事業中不可缺少的地方!”廖鴻儒斬釘截鐵道。

“不就是拍電影嗎?內地又不是不能拍!”楊雨瑩憋嘴道。

“內地?當下內地的環境適合拍電影嗎,十拍九虧,傻子才幹呢!”廖鴻儒吐槽道。

“藉口,既然香江電影那麼厲害,為什麼還來內地上映?”楊雨瑩道。

在1993之前,內地電影行業都是統購統銷,所謂統購統銷就是由“中影”統一,向各大製片廠買進版權,洗印複製後,在“統一”賣給地方電影公司進行放映,所得票房再跟中影以分成或買斷的形式進行結算。

從這個流程下來,中影永遠都是賺錢的一方,而電影製作公司利潤微薄,甚至虧損。

直到1993,這種單一的發行模式發生了改變,內地電影市場迎來了革命性的改革,由原來的統購統銷變為了票房分成。

此次電影改革還得感謝一個人,此人便是香江著名電影人——吳思遠先生。

吳思遠生於魔都,祖籍粵省中山,後來移居香江,1966年加入邵氏電影公司,從此開始了他漫長而輝煌的電影生涯。

吳思遠有“香港電影教父”之稱,被譽為香江其中一位最具創意的導演和監製。

在香江影壇上,吳思遠首先是一個獨具個性的導演,他雖秉承商業電影觀念,但又頗具文人氣質。

同時,吳思遠是香江影壇較為成功的製片人,他以獨立製片體制發展了香江電影的工業層面,挖掘、培養了香江影壇上的諸多人才。

另外,吳思遠還是內地與香江之間電影業互動的積極推動者,積極推動兩地電影業的大規模合作。

1992年,吳思遠監製的《新龍門客棧》賣給中影,只拿到三百來萬的版權費,刨除一些行政開支外,基本上就沒賺什麼錢。

但吳思遠看《新龍門客棧》在內地很受歡迎,所以不甘心只掙這點死錢,因此在93年擔任《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監製的時候,想改變這一局面…

於是,他找到內地的相關人員,並與之開展了一場長達12天的談判,最終定向以魔都為試點,進行了內地市場的首次分賬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