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那柳生,也只有“化為蝴蝶”了。

再看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廊橋遺夢》,一個瀟灑流浪的地理雜誌攝影師,一個被青春和激情遺忘的農夫之妻,在偶然的邂逅裡撞出了火花,然後轟轟烈烈地燃燒了4天,然後別離。他們的感覺是,他們從地球的一點出發,一點一點地攀登,然後在地球的一點上相遇,然後發現,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見到對方。但他們還是得離開,因為責任,因為道德,因為尊重……一個回到沒有激情的生活裡去,一個獨自漂泊著抑鬱而終。

小說《廊橋遺夢》裡最後說:

“這樣的事……永不再來。”

聽著似乎從小姐惠的唇齒間幽幽而來。

愛情,原來是如此的美輪美奐,又如此的令人黯然神傷。

真愛的擁有,情定終身的完美,奢侈到千古難求,看到如花美眷,心意相投,兩情相悅,長相廝守,何止一人羨煞?

願天下終成眷屬的有情人,得上蒼的眷顧,得山水的佑護,得神靈的垂愛,長長久久相守,歲歲年年幸福。

光影之清譚 說 窺

要說文題相對,應名為“說偷窺”。

“偷”字太難看,怕這個字太明顯褻瀆了文字空間的大氣,故簡略為“說窺”。

“窺”是個中性詞。

並非多數人理解的意思:偷偷地看。如“窺欲”。

“窺”,只有“看”的意思。寫論文,有人謙虛,就說,什麼什麼“管窺”。

這自然不是說從管子裡偷偷看,只是說視界很小,從小處著眼去探索,去研究。

《與朱元思書》中有美言: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這後一句的意思是說——

那些在政治繁務中忙碌的人,看到那美麗幽深的山谷,就會沉迷美景,流連忘返。

美景展開在高天白雲之下,是用不著偷偷地去看的。

大大方方的、光明磊落的、不用處心積慮越過障礙去看,叫做窺。

反之,陰陰暗暗的,心懷鬼胎的,掩人耳目的,處心積慮越過障礙刻意去看的,才是偷窺。

現在“偷窺”很流行,甚至成了一種文化。

一些網站首頁的熱點焦點不做“偷窺”就做不來。

就像流言本是見不得光的,說的人多了,就有了氣候,廣而告之,還帶點霸氣。

流言大行其道,真相反而忸忸怩怩,生出幾分遭冷落的病態。

“偷窺”大行其道,一開始是因為做這事的人多了,為這事起鬨的人多了。

後來是因為滿足了人們的“偷窺欲”,有了廣大的市場,人們需要。

所以,“偷窺”登堂入世,做成了一種盛行的文化。

這種情況下,誰也不能拍拍胸說,我沒有“偷窺欲”。

只能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窺”與“偷窺”,各得其所。

網路也好,書籍也好,可依自己的品格志趣去選擇。

那些所謂的偷窺文化,還是可離自己很遠的。

眼不見為淨,不足以煩心。

如果有“偷窺欲”的人在自己身邊,日子恐怕就有點難過。

有位歌星曾在英達的節目裡自曝老公的“偷窺”習慣。

查電話單,追蹤去向。

性格豪爽廣交善緣的她從此悶悶不樂。

因為接一個電話,出行一趟,都意味附加一個陰暗事件的發生。

跟蹤,試探,迂迴調查,偷取身份證調取通訊資料……

一個朋友更是不得了。

她沒有鎖櫃的習慣,她的衣櫥、皮箱都是不上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