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我建立這個學院,並不是為了所謂的政績!我都堂堂一個王爺了,要這個政績幹什麼?我又不是吃飽了撐的……那大家問了,那你弄這個學院幹什麼?好,在這裡,我就給大家立一條校訓,這是我對你們希望,也是皇上對你們的希望……勇於開拓、積極創新,為天下萬民謀利!這,就是我開辦這個學院的宗旨……”
“……別以為這個創新就容易,我問下你們,你們誰知道為什麼柑橘種在南方就好吃,拿到北方去種就不好吃?你們有沒有可能把江南的稻米弄到北方去種,而且產量很高?別以為這些是小事,是不入流的東西。那是那些整天蹲在家裡的老夫子們在胡說八道,沒有糧食,不提高糧食的產量,大唐三萬萬人口,如何養活?難道,就靠那些老夫子的嘴巴?……”
“……剛才那是工學系的人以後所要研究的東西,而你們文學系呢?真正的文學是什麼?真正的文學應該是被萬民所接受的東西,而你們呢,做的那些花花文章,除了能看看以外,對老百姓有什麼好處?讓你們當官,可以,但是你們知道管理一個縣需要些什麼?一個縣的人口、經濟、民族、軍事等等方面你們瞭解多少?我不要你們文學水平有多高,那是那些老夫子的事情,而你們,你們這些年輕人,你們日後是要步入官場的,你們是要管理百姓的,你們要對你們屬下的百姓負責……”
伴隨著我這段訓話的是我下達的一條政策:“本王領地中,大理司、御史臺、衙門下面的工、禮等房,各有司職。
身為地方官,不知民間疾苦者,身為各房主事官員,不知其管轄之事者,為瀆職,當貶為庶民,永不錄用;若造成百姓損失,令百姓寒心者,當殺;
各房所管轄之事當及時上稟,如果拖延時日、隱瞞不報者,當貶;造成百姓重大損失者,當殺!
從即日起,本王領地中所有官員考核皆以其為百姓所做之事為準,歡迎天下任何有識之士監督……”
一場訓斥、一條政策,看似簡單,實則觸動了諸多人的利益,在我的封地裡面倒沒什麼,反正是我的地盤,關鍵是這是朝廷改革的試點區域,一旦推廣,那許多人的利益將得到及大的打擊,故,在長安日報、洛陽日報、揚州日報、江南日報、天夢日報五大報館新的報紙中,圍繞著這兩個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
“爭吧,爭得越兇越好!”我竊笑著對李隸、李顯如此說道。
“王爺,你就不怕朝裡的人拖你的後腿?”李隸由於李顯的關係和我平時大大咧咧的樣子也沒有注重那麼多的禮節,說話也極其隨便。
我喝了一口茶,笑道:“你們沒明白?”
“老大,你就別賣關子了,現在太子在朝裡找了一大批老夫子出來和我們打筆仗,一個不好,恐怕……”李顯一臉的擔憂。
我搖搖頭:“你們呀,還是太嫩了!雖然你們在官場鬥爭中經驗很足,但是沒有大局觀,我問問你們,改革可是一日兩日之事?”
“當然不是!”李顯這倒是回答得挺快的。
“對,不光是朝廷,就是老百姓對這些新東西都要有一個接受的時間,更別說那些被我們觸動利益的傢伙了!我那場訓詞,實際上中心只有一個,懷疑固有觀念,開創新的、符合現在實際情況的東西;而那條政策,更是顛覆了刑不上大夫這條自古就有的規矩,那些文人,當然要急!”我仔細的問他們解說。“你們說,這在場筆仗裡面,出力最大的是哪些人?”
李隸站起身,轉了一圈之後才道:“文人?”
“就是文人!”我也站了起來,侃侃而言:“對官員,我的那些東西本來就是朝廷裡固有的東西,不過加了一點料,從管理官員的角度上講,他們沒有任何的反駁機會和理由;對士紳、地主,他們只關心他們手裡的利益,我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