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莊子:如今的天下,混亂不堪,而這卻是從很久之前就開始的,所謂“堯不慈,舜不孝”。
①漢文帝,劉恆(前202―前157),漢朝的第四個皇帝,高祖劉邦第三子,在位二十三年。漢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我有三寶之二 儉故能廣(1)
乙酉年十一月 天氣 今日心情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今天來說說我的三件寶貝之二:儉。儉針對的是物質,就是說不要浪費,所擁有的東西也不敢隨意用盡。其實世間每樣東西都來自“道”,又怎敢浪費?事實證明,唯有節儉,才能夠用有限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這就像金匠敲打一片金箔,打得越薄,蓋住的面積越大。資源是有限的,節儉就可以用得更長久。節儉成為習慣的人,心常自足,財物雖然有餘,卻謹慎不用,所以處處顯得寬裕。所以說,儉,故能廣。
儉的好處大部分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可是真正意識到儉的益處和奢侈的害處,並能夠真正做到儉,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口頭上明白儉的道理,行動中卻沒有做到,這等於空談。其實,要做到儉不是一兩個典故或故事能勸說得了的。道理很簡單,但是往往就是這些很淺顯的道理,卻很難實踐,甚至最終在自己心如明鏡的地方翻了船。
歷朝以來的史書和傳說中,並不缺乏警示,可是看看如今天下,朝政腐敗,田園荒蕪,府庫空虛,可那些達官貴人王侯將相們,照樣穿得花裡胡哨,到處飲酒作樂。這樣下去,天下能不亂嗎?
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要是不知道節儉,大不了也就是落得個家破人亡罷了;而要是這些身居要職的王侯將相,甚至帝王都不知道節儉,一味放縱自己在物質生活上的慾望,那就要亡國了。這些年來,我雖然有官職、享俸祿,卻從不敢奢侈生活,一日三餐是粗茶淡飯還是珍饈美味,對我來說沒什麼區別。也正是因此,我才心中坦蕩,因為我明白自己的做法就是順應自然之道,我無慾望,自然也就無所求了。
當然,也許有人要說我是老謀深算、誰也不得罪,所以才能夠左右逢源,而事實上,我為官幾十年唯一的心得就是“無欲則剛”,對權力也好,利益也罷,我都沒什麼追求,這樣誰也抓不住我的什麼把柄了。而我說的儉,其實是和慾望密切相關的。一個人要想真正做到儉,首先就要注重精神生活帶來的快樂,而放棄對一些無聊的物質慾望的追求。
點選(876) | 評論(5)
司馬光①:別人說儉只是說到儉的好處,其實都是浮在表面。李老說到要摒棄對物質的慾望算是說透了。記得我小時候我父親做群牧司判官的時候,家裡來客人也擺酒席,可都很簡單,酒是市場上買的,水果也就梨、栗子、棗、柿子之類的,下酒菜不外乎乾肉、肉醬、菜湯。那時候家家都這樣,聚會很多,大家感情都很好。可是近來士大夫家請客,喝的都是宮廷秘方釀的酒,吃的都是山珍海味,那些水果有些連名字都叫不出來。我看這麼下去,風氣都敗壞了,這國家也危險了。所以我要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章太炎②:據我最近研究,李老那個年代繁文縟禮特別多,且都流於奢華,也不僅是老子,孔子、墨子也都提倡節儉的。
孔丘:禮儀之道,如果奢華的話,寧可求儉。
(禮,與其奢也,寧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