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運。
賈詡點頭道:“主公,雒陽位居天下之中,周邊關卡十分重要。”
賈榮道:“此事我會安排。”
董卓夜宿皇宮之事次日便在雒陽城內傳的沸沸揚揚,但城中的百姓卻不敢談論此事,董卓軍明晃晃的刀劍針對的就是長舌的百姓,這也使得短時間內,街上的百姓只能用眼色來交流,不少有預見之人已經感覺到亂世即將到來。
夜宿皇宮之後,董卓也是後悔不已,在連斬了幾名出言責罵的官員之後,董卓的悔意漸漸消散,有不服的就殺,董卓奉行的就是這個條例,起到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第二日,董卓就封自己為太師,總管全國兵馬位居三公之上,權勢滔天,董卓的家人、親戚全部封侯,就連剛剛出生的嬰兒就貴為侯爺,賈榮的官職沒有提升,對於這些虛名,賈榮倒不怎麼在乎。
董卓封的官職很多,真正落實的卻很少,各州郡已經在官員的手中牢牢把住,根本不可能放下手中的權利,說白了,董卓只是在朝上橫一下。
朝臣的懦弱,聖上的配合,讓董卓更加的囂張跋扈,夜宿皇宮變的肆無忌憚,甚至一些妃子董卓也有染指,更讓天下人震驚的是董卓將何後的種種罪行公佈天下,廢掉何後,而後將其毒殺,弘農王劉辯亦慘遭毒手,這也成了日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的藉口。
訊息傳出,天下震動,京師之人談及董卓,無不色變。
賈榮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董卓已經變了,在權勢的影響下,他已經變的飛揚跋扈失去了本性。
一連半月,賈榮稱病不出,在府中陪著士兵練習武藝、處理公務,好不自在,雒陽城內發生的事,他也全部知曉。
現在天下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董卓的身上,賈榮已經退居二線。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之後,回到家鄉一定會廣招兵馬,為防董卓報復,現在關東的諸侯缺的只是一個名頭,只要有一人帶頭,討伐董卓的軍隊必然會雲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賈榮從沒想過攻進雒陽城的關東諸侯會放過自己,憑著對歷史的先知先覺,賈榮將李順的陷陣營安置在了虎牢關,也就是面對關東諸侯的第一關。
高順的陷陣營被賈榮安置在了函谷關,這兩關在雒陽周邊八關中最為重要,剩餘的六關,本身就有兵馬駐紮,像伊闕關,天然大關,只用數百兵馬就能止住數萬大軍,關東諸侯肯定不會選擇這裡。
固守虎牢關,把守函谷關,基本上就立於不敗之地,雒陽不行,可以退守到西都長安,依著關東諸侯的本性,不會追殺撤退的大軍,而是想著爭權奪利,心中存漢者寥寥無幾。
董卓近段時間的行為極大的觸怒了世家的底線,一些世家開始派遣死士刺殺董卓,死士的戰鬥力雖然不強,也給董卓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一次董卓被前來刺殺的死士擊傷,觸怒之下,連連抄斬了幾家平日裡形跡可疑的官員,被牽連的人多達五百之多,全部被處死,一時間血流成河,過往的百姓無不避退。
太學作為大漢的學子首府,反抗的力度更加的激烈,上千名太學儒生在宮門前面聖,震動朝野,盛怒之下,董卓派遣李催帶領飛熊軍前來,欲將這些儒生全部殺死。
關鍵時刻還是蔡邕等一干大儒找到賈榮勸諫董卓,此事才就此作罷,保住了這些儒生的性命,這件事也掀開了董卓和世家再次相鬥爭的局面,世家的實力漸漸的付出水面。
董卓說白了就是一個外來戶,對雒陽的瞭解拍馬難及城中的世家,一些想巡邏的將領還有士兵莫名失蹤,董卓提拔的官員離奇死亡,都是世家所為。
求收求紅,這一個星期以來,斷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馬上就要換情節了,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醞釀,斷崖的水平也有限,所以速度可能又要慢了下來,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