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計程車兵變的更強。

麾下計程車兵,也從最初不屑的眼神變成了濃濃的敬畏,黃忠畢竟是空降而來的將領,士兵多少還有些不服氣。

戰事一觸即發,西涼軍這臺巨大的機器,迅速的轉動起來,三萬士兵駐紮在函谷關,幷州的將士官員撤離回長安,草原上陷入戒備狀態,徐庶掌管草原三城,手中有呂布這等悍將,草原上各部落自然不敢有任何異動,何況呂布在草原上的威勢非同凡響。

此時的李儒軍中並不太平,他能夠取得幷州六郡,更多的依靠還是長安的鬆懈,徐榮樊稠等一干原先董卓軍的將領也在李儒的運作下漸漸靠攏,而後一舉叛亂,取得六郡之地,但軍中計程車卒百分之七十是西涼軍,如何會聽從李儒的命令向袍澤進攻,軍令不通,軍隊如何會有戰鬥力。

這段時間,李儒使勁渾身解數,依舊不能將士卒聚攏起來,如果不是中原的諸侯進犯函谷關,恐怕在西涼軍一次衝擊下,聲勢浩大的李儒就會瞬間瓦解。

李儒憑藉著以前在董卓軍的人脈,替換一些軍中的將領,不過他也知道西涼軍底層士卒和諸侯軍不同,不會因為將領的改變而更改初衷,所有的指導員被李儒聚集了起來,但凡是連長以上的將領也被單獨關在一起,不讓他們和士兵在一起,即使這樣,李儒也感覺到了不安。

自從賈榮入主長安沒有一年的時間,李儒便調查出了董卓的死因,而後忍著巨大的仇恨,加入了西涼軍,一直是兢兢業業,沒有半點過錯,即使是徐榮,董卓死亡的真正原因,最初李儒也沒有告訴,而是慢慢的培養勢力,而後趁此良機,一朝佔據幷州六郡,給西涼軍以沉痛的打擊,若是不能挺過這次難關,西涼軍就會徹底的敗亡。

外有諸侯聯軍三十萬,內有叛亂,足夠賈榮頭痛的了,李儒此時自然不知道賈榮離開了長安之事。

不僅如此,李儒還將代郡歸還閻柔,作為閻柔出軍的條件,他就是要賈榮體會一下從偌大的權勢瞬間失去的痛苦。

遺憾的是,駐守在玉門關一帶的張遼在李儒起兵拉攏時,不為所動,不管李儒怎麼花言巧語,始終是按兵不動,可以想象,如果張遼帶領萬餘軍隊從敦煌等郡叛亂,西涼軍將會面臨怎樣的災難。

黃忠撤走,李儒迅速佔據,至此手中已經擁有了幷州所有的疆土。

長安城中有著六萬常備士兵,留下萬人之後,其餘的全部派遣了出去,一輛輛馬車裹著黑布運往函谷關。

賈詡坐鎮長安,有條不紊的指揮著大軍,亂局之中方顯本色,郭嘉自問做不到這一點,他生性有些懶散,除非戰場上的真切對戰才會提起精神,心中對賈詡的佩服之意愈加濃重。

今年的夏季,註定是西涼軍將要面臨的一次嚴重考驗,諸侯三十萬大軍,幷州李儒聯合閻柔六萬大軍,奔赴戰場,函谷關外重兵雲集。

只要將這個關卡擊破,那麼長安就會暴露在諸侯的鋒芒之下,但函谷關是那麼容易被攻破的嗎。

聯軍兵臨函谷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壓制商人前往長安經商,長安匠作坊有月光杯仙戀等斂財之物,沒有了商人互通有無,大軍消耗的錢糧會成為西涼軍最大的負擔,諸侯之中,還沒有自問超過西涼軍財力的。

諸侯聯軍的做法雖然短時間內讓長安運作起來有些困難,但諸侯始終是小看了商人的手段,即使如此,還是有商人透過特殊手段前往長安,戰爭讓中原的仙戀月光杯的價格大為提升,商人逐利,而且諸侯軍並非鐵板一塊,面和心不合,不定有多少諸侯暗中和長安有著聯絡。

長安城內不復往日的繁華,集市慘淡,很多百姓失去了生活的來源,若是賈榮在此定然會感嘆諸侯聯軍的一場戰鬥讓長安的經濟至少倒退了一年。

郭嘉奉命成為函谷關的軍師,主將則是由郭汜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