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我這條命還是顧姑娘救的。這見鬼的順金山地勢這般複雜,我怕顧姑娘跌下來,在半山腰掛住了,得不到及時的救援。快去吧。”
此時另一名兄弟一瘸一拐過來,把水囊遞給厲俊馳:“大哥,喝點兒水。”
三天未出山,他們來時帶的水早就喝光了,水囊裡是剛化開的雪水,厲俊馳沒作聲,接過來喝了仰脖幾大口,交還給那人,站起來拍拍屁股,吆喝道:“都歇好了沒有,歇好了接著找!”
陸汾拿袖子胡亂擦了擦臉,哽咽道:“大家保重,我快去快回!”
雖然大家心裡都跟明鏡一樣,按當時的情形,文笙從崖上摔下來之前便受了重傷,這麼高的懸崖,譚老國師掉落在半山腰都摔死了,眼下半山腰能落足的地方基本上都找了個遍,文笙怎麼可能活下來?
他們想的是一定要找到顧姑娘的遺體,送她返回家鄉,風光大葬。
論功勞,顧姑娘以一張琴逼得譚家人全部歸隱,止了多少殺戮,國公爺麾下,誰能大過她。
此時順金山斗樂的結果就像颶風一樣刮過大梁十二州,伴隨譚夢州、顧文笙同時墜崖斃命這一訊息的,還有譚家信守約定,子孫門人紛紛辭去官職爵位,不日就要離京的傳聞。
訊息傳到離水,投到李承運麾下的權貴朝臣無不慶幸自己押對了寶。
經過譚家這一折騰,楊昊御是完了,放眼大梁,誰還能與程國公李承運一爭天下?
李承運聽說之後勃然大怒,帶頭蹦躂的直接下獄,餘者好一通申斥:功臣屍骨還未找著,你們在那裡額手稱慶,是人乎?
捱罵的大都是這兩年才投奔而來,李承運平時沒什麼架子,對老朋友頗為優容,在這些人的印象裡,程國公還是昔時的奉京第一紈絝,直到這時候,才悚然而驚,一個個噤若寒蟬。
陸汾往離水趕,而離水方面也派了一支斥候趕往順金山,想要迎回文笙,兩下在中途錯過,沒能遇上。
等陸汾到了離水,將順金山斗樂的詳細經過向李承運和眾位將領原原本本講完,李承運接連下了幾道命令:著米景陽派人時刻留意奉京的動靜;再派精銳跟著陸汾返回,盡全力找人;由李曹、杜元樸好好安置文笙的家人,若顧文笙不在了,開州的樂師學堂就成了她的遺願,一定要辦起來。
杜元樸很是難過,他同文笙可謂忘年之交,文笙留下的事便是他的事,旁的都還好說,只有一件頗為棘手,那就是如何通知遠在南崇的王十三。
文笙寫給王十三的那封信還在他手裡呢。
他斟酌再三,將鬥樂的經過寫成書信,附在後頭。
這信寫得艱難,杜元樸中途幾次擱筆方才寫完,而後命親信即刻起程,想辦法將信送去南崇江審言府上,一定要親手交到王十三手裡。
來自奉京的訊息不斷,譚家真是做出了甩手不管的架勢,連太皇太后都不回宮了,說是還權與楊昊御父子。
但譚夢州活著的時候,那些楊昊御提拔起來的臣子便死的死下臺的下臺,軍中更是被排程得面目全非,此番他被放出來,發現真正信得過的,只剩老婆孩子和跟前幾個太監了。
據京中權貴通風報訊,楊昊御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再沒有了當初的精氣神兒,一眾皇親國戚正在私下裡密議,準備等譚家人一離京便發難,叫他們父子自願退位讓賢。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
只除了順金那邊沒有找到文笙。
進入臘月,譚家子孫學生故舊一行數百人離開奉京,往南而去,車隊浩浩蕩蕩如一條長龍行駛在官道上,很多人前來相送。
譚家車隊在天女湖北岸上了船,與奉京斬斷了聯絡。
他們選擇了天女湖為隱居落腳的地方,未必沒有譚五先生在此失蹤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