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本上整個白日都是有的,比起東市西市好的不是一點點,當然您要是想在這些坊裡面開酒樓大概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還有別的去處啊!
那個崇仁坊,就在皇城東邊兒,很近,那裡全是邸舍,住了好些外來遊人,每年開科舉也有大量外地舉子住哪兒,人也多,人一多,那就需要吃東西,開個酒樓,那生意想不好都難,而且吧那裡還全都是外人,這一來二去,全大唐都得知道咱酒樓的名聲不是嗎?
南邊就靠著平康坊,哎喲,二郎啊,那裡可是好多漂亮的小娘們兒住的地方啊,嘿嘿,以前一直想去來著,沒錢啊,嘿嘿,那裡面也都是達官貴人,基本上那是從早到晚,就沒見過停歇,坊門是關上了,可是裡邊兒還是熱鬧的,您想想,從早到晚開著門面,能不需要吃食嗎?嘿嘿,二郎,這也就是俺一點點小想法,當然一切還是聽憑二郎決斷的。”
張龍的話雖然粗俗,但是說的很有道理,東西二市的名聲即使是在一千多年後也是如雷貫耳的,可是正如張龍所說,東西二市雖然好,可是卻也有著很大的缺陷,基本上全長安的商業都集中在那兒了,自己冒冒然進去會造成什麼影響還不知道,而且開業時間太短,不過五個小時的時間能賺什麼錢?
長安城東市主要服務於達官貴人和上流人士,基本上都是一些奢侈品,西市則是平民化大眾化的大眾市場,還有大量西域日本等國的客商來往,被譽為“金市”,據記載,二百二十多個行業,四萬多個固定商鋪,不單單是在那個時代長安西市首屈一指,就是到了如今,長安西市的規模依舊是世界第一,無可替代。
按理說這樣龐大的人流量東西二市是首選,可是蘇寧仔細一想,選擇東西二市真的挺麻煩的,不說時間,東市雖然都是達官貴人,消費能力強,但是不利於快速打響名聲,對於力圖把酒樓連鎖店開遍大唐的蘇寧而言,只侷限於上層顯然是不行的,需要有大量的群眾基礎,等到把農作物推廣之後,這一切也是可行的,到時候可以順帶著把酒樓的價格往下壓,走平民化路線,這就需要先期名聲積累。
若是選擇西市,也著實不好,那裡都是平民,除了西域客商和日本商人那一類的肥豬可以宰一宰,大部分百姓還是沒有消費那些食品的能力的,目前這些食品的成本都比較高,壓低價格不利於發展,而且放在西市容易造成與民爭利的情況,這一點蘇寧不願意做。
那麼看來,只有崇仁坊和平康坊是是可以選擇的開辦地點了嗎?
二者相比,還是平康坊好一些,因為紅燈區可是三教九流的人都有的,最重要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很有錢,從早到晚,夜夜笙歌,這樣的消費能力和營業時間可是整個大唐都絕無僅有的,完全可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不單單是紈絝,全長安有錢的人都會去平康坊,客流量,消費水平,營業時間,都是手屈一指的第一選擇!
只是把酒樓開在紅燈區裡面,說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好聽?
在這之前,蘇寧打聽到了,想要在長安買一座房子,需要差不多五十萬文錢,摺合一下,五百貫錢,這還要分地點,差不多四百到六百貫錢的樣子不是個便宜的價格,雖說手上有六千貫本金,但是到時候整個酒樓的裝修也是很費錢的。
從未經商過的蘇寧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辦一座酒樓並不是像想象中那樣簡單,選址、購買、裝修、進貨、正式開張、打響名聲、持續盈利、酒樓管理等等,每一項都特別費腦筋,絕對不是自己一聲令下一切就步入正規的,這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自己前番想得有些簡單了。
於是在學堂午休的時候,蘇寧召集了小夥伴們開始商討這個問題,第一次酒樓董事會議隆重開幕。
作為未來酒樓董事會的董事長,蘇寧最先開口為第一次董事會議拉開序幕:“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