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的軍隊行軍作戰並且戰勝敵軍,是評判一個將領有無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的標準,而能否指揮十萬人以上的重兵軍團和敵人展開決戰,那是評判一個軍事人物是否可以成為名垂千古的名帥!
古人打仗。步兵靠軍陣。騎兵靠突擊和衝擊,類似於投石機等軍器則是用來攻城,這是基本的用兵法則,事實上。不顧隊形展開白刃戰是取死之道。大戰場上。若是離開了軍陣,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沒有了軍陣隊形。都會死的很慘,步兵可以結成一個方形陣,騎兵的著名軍陣有魚鱗陣等等。
大唐的軍事家們在參謀總部建立之後,也會研究過去的一些勝利和失敗的戰役,其中蘇寧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東西突厥殲滅戰被重點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蘇寧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其奇謀是決定戰爭走向的原因,乃至於對戰後的規劃,也在其謀略中有過體現,眼光深遠,是大唐新一代軍事戰將裡面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李靖很高興,畢竟這是他的弟子。
但是隨後,理智的李世績提出,蘇寧雖然在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甚至主導了戰爭走向,但是不能忽略的問題是,蘇寧可以被稱為名將,卻不能稱為統帥,因為蘇寧沒有指揮過超過一萬人的軍隊作戰,甚至於五千人都沒有,他所指揮的最大兵力在三千人,而這並不足以體現他具備指揮大兵團和敵人正面對抗的才能。
戰場作戰,少不了奇謀,但是真正的指揮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缺少指揮協調各兵種聯合作戰的能力,他無論如何也上不了大雅之堂,只能走陰謀路線,而不是真正的名將。
李世績的評語毫不留情。
雖然李靖氣得臉色發青,但是他也明白,蘇寧的確缺少指揮大兵團的戰績和機會,也無從體現這樣的能力,李靖也早就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並且也對蘇寧提出了建議和警告,也加強了蘇寧對於各兵種的瞭解和使用方法的學習,可究竟學得怎麼樣,還要等戰場去檢驗,可是大唐目前處於高速發展和劇烈變革之中,至少兩年之內,不希望有大的戰爭發生。
一旦發生了大的戰爭,那就是國戰,國戰一旦發生,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君臣朝廷的所有時間了,還需要舉國的人力物力,雖然現在不需要使用民夫運送糧草了,可是依舊需要很大量的物資損耗,那必將影響到大唐國內如今劇烈的變革,而這種變革,所有人看在眼裡,都明白這對於大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種事情是可以多多益善的。
沒有人希望這種變革會停止,因為這種變革帶來的利益,幾乎所有人都享受到了。
可是,培養下一代戰將又是當務之急,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預料,一旦大唐國內的發展穩定下來,步入正軌,那麼大唐將騰出手來對外部進行強烈的干涉和開疆拓土,之前因為通商的事情導致邊境各國刀兵相向,但最終沒有打起來,大唐到處做和事老,也因為假貨事件使得各國比較擔憂,對於通商之事的熱度也稍微下降了一些。
為了滅掉山東士族,大唐可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呢……
對外征戰已經在參謀總部進行了詳細的戰略制定,今後的主要軍事戰略,就是往西方發展,將已經失去了數百年的故地西域奪回來,絲綢之路帶來的商業利益歷歷在目,大唐國內的消費力量明顯不足,和西突厥等部族交易帶來的巨大利潤讓大唐的統治者們紅了眼,他們發現,只有把這種商業模式複製到外國,才能獲取最大的利益。
曾經屬於中國的領土西域,在失去了數百年之後,需要重新奪回,告訴他們。這裡曾經是漢人的,現在,以及未來,依然是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