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朝臣對此提出了很多的意見,最後統一了思想,認為這就是大唐最好的機會,名正言順出兵蕩平吐蕃的機會。

吐蕃北部和西部都被叛軍佔領,大唐目前只承認松贊干布的政府,那麼除松贊干布政府的佔領區與南方區域之外,其他的都是敵佔區,大唐作為吐蕃的盟國幫助吐蕃掃平吐蕃叛逆是名正言順的,在吐蕃正規軍在收復失地之前幫助管理也是正常的,順帶著和吐蕃正規軍一起消滅叛軍也是正常的,而吐蕃政府把好心當作驢肝肺疑神疑鬼偷襲大唐王師造成損失也是很自然的,那麼大唐順勢而為自衛反擊也是正常的,消滅吐蕃吞併之也就是正常的……

說道這裡,所有人都明白了,大家陰險的笑了起來,你不給我理由,那我自己製造理由不就行了,強國對弱國開戰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要有那麼一件小小的事情,不管弱國如何迴避戰爭,還是會被逼著開戰的,那個時候,若果已經沒有戰爭能力了,而強國的軍隊兵強馬壯,戰爭結果不言而喻。

李二陛下更是開心,眼看著一大塊土地就要落入手中,如何能不開心呢?於是趁著這個機會大家開始商議起了吞併吐蕃之後如何管理吐蕃故地的問題,高原之地,嚴寒困苦,發展農業什麼的是不太可能,也發展不了多好,所以無發打造為糧食基地,只不過那種苦寒之地卻是很好的練兵之所。

體會過高原氣候的李世績對此有很深刻的理解。認為高原氣候可以很好的鍛鍊一名士兵的強健體魄,既然無法打造為糧食產地和商業基地,那麼幹脆就作為軍事訓練地區就好了,每一年大唐都可以派遣相當一部分計程車兵在高原上訓練,同時駐紮,嚴防叛逆;同時吐蕃之地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甚至可以作為大唐進擊西域的大後方,所以將其打造為軍事管制區很有必要。

牛進達提出苦寒之地最適合鍛鍊堅強的軍人,所以提議每一屆的軍事大學學子都要有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在高原苦寒之地做訓練,恩。就是軍訓吧!三個月的軍訓就要在高原之地上完成。完成不了的,就不配進入軍事大學享受高福利待遇!這一點得到了所有將軍的一致贊同。

而關於吐蕃故地的政治和經濟價值,房玄齡提出了一份報告,認為苦寒之地雖然不利於糧食的生產。卻也有別的好處。比如適合放牧。吐蕃之地經常有很多的肉類流入大唐市場,大唐現在很缺乏肉類食品,如果在高原之地加強放牧產業的話。可以為大唐本土提供很大量的肉食,加強百姓的身體健康。

然後高原苦寒之地也會有很多的天材地寶,對於醫藥業發展來說或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或許可以在高原上發現很多新的藥材和珍貴的東西,也會有不小的作用,綜上所述,此苦寒之地並非一無是處,還是有很高的價值的,對於大唐的長遠發展十分重要,所以特別需要大唐強力的管制,建議在吐蕃故地設立大唐的州縣,派最精幹的官員去當地統治。

李二陛下對這些建議一一採納,褒獎了提出建議的臣子,然後迅速頒佈實施,大唐駐吐蕃大使館立刻表示大唐政府願意向吐蕃政府提供兵器的支援,不過軍事顧問這些東西就暫時不可以了,畢竟這是吐蕃的內務,大唐不能干涉吐蕃的內務。

這是緩兵之計,杜如晦認為現在軍隊不可以接受任何關乎於吐蕃內政的條件,否則會給松贊干布很大的警覺,現在先吊著他,讓他真的以為大唐不想管吐蕃內政,等到了他真的走投無路的時候,那個時候他想要的就不是軍事顧問了,而是大唐的軍隊的介入!

杜如晦算計得很準確,松贊干布的確是在試探大唐,畢竟算是個雄主,松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