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可是活人的功德,功德無量!
「見過郎君。」
眾人叉手行禮。
沈安笑眯眯的道:「免了免了,開始吧。」
於是幾人配合開始稱量。
「上次他們說能多一斗,安北兄,若能如此,你就要青史留名了。」
青史留名?
沈安矜持的道:「只是為大宋做些事罷了,哪裡值當青史留名。」
留名吧!
嘉祐七年,沈安制肥,畝產增一成,海內歡呼。
先稱的是普通田地收的麥子。
這個速度很快,連續三畝地稱量下來,有人說道:「郎君,一石一不到。」
沈家莊的地還算是不錯,一石一的產量也算可觀。
沈安點頭贊道:「都是勤奮的。」
將軍的本職是保家衛國,文官的本職是治理國家,工匠的本職是打造器具……
農戶作為大宋的根基,他們的本職就是種地。
被人誇讚本職工作幹得好,莊戶們都有些得意和赧然。
開始稱量那三畝地的麥子了。
一袋袋的麥子被稱量,然後記錄。
「三畝地分開稱量。」
沈安很輕鬆,趙仲針很糾結。
「究竟能有多少?」
他坐不住了,一會兒過去看看稱量,一會兒回來長籲短嘆。
他也進入角色了。
歷史上的幾年後,他登基為帝,然後就心急如焚的準備革新。
這般急切從何而來?
眼前就是答案。
「他們說大宋穩的很,遼人不敢南向,西夏人自顧不暇,交趾俯首,大宋能太平一百年。可弱小本就會被欺凌。今日這裡造反,明日那邊造反……如今人不多,看似不打眼,可以後呢?」
趙仲針的呼吸有些急促,「官員越來越多,軍士越來越多,耗費越來越大……錢糧從何處來?還得從百姓的身上來。可百姓本就生活艱難,怎能肆意盤剝?」
「冷靜。」
沈安很滿意他的態度。
大宋的問題就是這個。
「大宋的問題就是日益增長的耗費轉變為盤剝百姓的理由,解決了這個,再加緊操練軍隊,這樣的大宋誰能敵?」
沈安勸慰了他幾句,稍後那邊出結果了。
被一群人簇擁著的莊老實在哆嗦。
那一群人識字的也在哆嗦……
什麼意思?
你倒是給個話呀!
哆嗦個什麼?
趙仲針仰頭,陽光漸漸灼熱。
你這是大白天遇鬼了嗎?
「郎君……」
莊老實一聲喊,感覺有些悲痛。
老子還活著呢!
沈安沒好氣的道:「報來。」
「一石……一石三還多……還多……」
沈安愕然,但神色卻很平靜。
我曰……
竟然增收那麼多?
大宋的土地就那麼多,自耕農的日子為何不好過?就是因為土地的產出不足以養活一家子。
而肥料作為增收的利器,在後世廣為人知,無比重視。
可現在的肥料能有什麼?
現在的關鍵是種子。
占城稻進入大宋後,在南方迅速普及開來,這就給人口爆炸提供了基礎。
華夏自古人口爆炸都是在糧食能得到保障的基礎上,若是糧食產量不變,土地數量不變,幾十年後自然就養不活那麼多人……
然後就是民不聊生,內亂開始。
大宋得了占城良種之後,糧食產量迅速攀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