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聖人看上去好像穿著粗布衣衫,而他的思想卻像美玉一樣珍貴。

第七十一章 有病可知

知道自己的知識有限,這是一個優點。不甚瞭解卻自以為是,這是一個缺點。聖人不會自以為是,他會克服自己的缺點。正因為克服了缺點,所以他能夠不犯錯誤。

第七十二章 聖人知愛

人民不再畏懼威迫時,巨大的威脅就會來臨。不要逼迫人民,以至於他們無法安居;不要壓榨人民,以至於他們無法生存。統治者不去壓迫人民,人民就不會厭惡他。所以聖明的君王有自知之明而不表現權威,能自尊自愛而不炫耀高貴。他會捨棄後者而獲取前者。

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

勇敢地面對危險就會被殺害,勇敢面對機遇就會得活路。這兩種都是勇敢,有的得利,有的遇害。上天的惡運安排,誰能知道其中的緣故?所以聖明的人做事情,要將困難想得多一些。自然之道表現在:不爭鬥而善於取勝,不言語而善於回應,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寬緩而善於謀劃。天地自然之道啊,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看上去彷彿很稀疏,卻不會遺漏任何事物。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眾已經不再畏懼死亡了,怎麼還用死亡去恐嚇他們?如果能使民眾常常畏懼死亡,對於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我們只要把他們抓起來殺掉,誰還敢再去為非作歹?通常是專管刑殺的人去執行刑殺的任務,如果讓普通人代替專管的人去執行刑殺,就像讓普通人代替木匠去做木工活一樣。那些代替木匠做工的人,很少有人不弄傷自己的手。

第七十五章 無以生為

民眾之所以飢餓,是由於統治者吞食的賦稅太多了,所以才陷入飢餓。民眾之所以難治,是由於統治者太任性妄為了,所以才難以管治。民眾之所以不怕死,是由於統治者太奢侈腐敗了,所以才輕視死亡。只有那些生活貧困的有識之士,才會瞭解民眾的疾苦;他們比身在富貴之中的人,有更多的賢德和才能。

第七十六章 柔弱居上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後就會變得僵硬。草木生長的時候形體是柔韌的,死後就會變得乾枯。所以說堅強的東西與死亡同類,柔弱的東西與生命同類。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高大就會遭到砍伐。強大反而是不利的,柔弱反而是有利的。

第七十七章 天人之道

天地自然之道,不就像拉弓射箭一樣嗎?高處的目標需要仰弓,低處的目標需要舉箭。這就是多餘的需要減少,不足的需要補充的道理。天地自然之道,總是減損有餘的增補不足的。人間社會之道卻不是這樣,總是減損不足的人來供奉有餘的人。誰能將多餘的財物拿出來,奉獻給天下不足的人呢?只有那些有道德的人可以做到。所以說聖明的人有所作為而不自恃,大功告成之後而不自居,因為他們不想表現自己的賢能。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天下萬物沒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最堅強的東西卻不能夠戰勝它,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它。弱能夠勝強,柔能夠克剛。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卻沒有人能夠去實行。所以聖人說:能夠承擔國家的屈辱,才能稱作社稷的君主;能夠承擔國家的災難,才能成為天下的帝王。正確的言論就像反話一樣。

第七十九章 聖人執德

和解重大的怨恨,必然還會留下餘怨。怎麼能算是妥善的辦法?所以聖明的人儲存借據而不向別人追要索還。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據而不求償還的人那樣寬厚,無德之人就像掌管稅收而不斷索取的人那樣苛薄。天地自然之道沒有偏愛,卻常惠顧那些行善的人。

第八十章 天下大同

不大的國家,不多的民眾。即使有貴重的禮器也無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