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衝,牽引著一千多名水中計程車兵,那面積,可想有多大;那速度,可想有多慢。四艘鬥艦,兩艘開路,兩艘護航,怎麼夠呢?如果劉軍普通戰船戰意稍濃,是一定能夠突破鬥艦的封鎖的,是一定能夠開到那一千多游水計程車兵的區域的。而如果真的那樣了,那一千多游水計程車兵能否逃出一半,就很難說了。

劉軍士兵的戰意,前面不說。可能強也可能不強,但現在不存在搖擺了。自從將島國信仰移植到軍中之後,士兵們個個奮勇、人人爭先了。根本就不存在戰意不夠的問題。除非是將領下令撤退,否則明知是死士兵也會向前衝的。

但事實上,此時劉軍士兵的普通戰船並沒有向前衝。周瑜水軍四艘鬥艦非常順利地將蒙衝護出了戰場。

這是怎麼回事呢?

……

這當然是因為發生了意外。劉備的運兵船有多大?以尺寸來說,始終只是個數字而缺乏直觀的感受。就這麼說吧,長江上面的現代船隻,裝五千人的有多大?

在曹樹槐、何偉《長江船檢發展60年紀實》一文中,說:“1966年冬……遊客班輪完全處於失控狀態,有的船每個航次載客量高達3000人,比正常額超出2~3倍;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為此,長江航政局船檢處……對‘東方紅1號’、‘東方紅3號’、‘民權’等穩性差的班輪,則廣泛宣傳,耐心說服,堅決不予超載。”

這個比較直觀了吧?長江上,“東方紅”系統的客輪正常載客量為一千人。而在三國這個技術並不發達的時代,以木材為基本原料,製造一艘同樣載客一千人的船隻,是不是要更大一些才行?而劉備的超級運兵船的裝載量還是五千人呢?

這就是說,劉備的那艘運兵船的大小,要比現代的千噸**得多。這樣大的輪船,放在現代,放在海上,可能仍然不算巨大。但對於三國時代的人來說,那就跟航空母艦差不多了。

航空母艦下沉的時間是比較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一艘勇敢號英國航空母艦下沉的時間為十五分鐘。這是戰爭中出現的。和平年代,美國海軍退役的“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在佛羅里達海灣。專家們在艦上安放了多點塑性炸藥。爆炸後,“奧里斯卡尼”號在37分鐘內沉入海下。比戰爭中更為漫長。

……

船大了就是這樣。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船大了,就好像船隻的本身具有了生命。在一開始的時候,多處被撞,多處破孔,多處進水。但那艘龐大的運兵船就是和巋然不動,就連吃水線都沒動。

這也是無法解釋的。多裝一些士兵,或者讓一些士兵下船,這兩種情況都會讓吃水線發生變動。就只是漏水不變。漏水了,船內原來是空洞的地方,被水淹了。那樣的空洞就不能用來排水,整個船隻的排水量就會減少。在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排水量減少了,船隻就應該下沉,以期獲得更多的排水量,以支撐那些重量。但實際上,船隻就不下沉,吃水線就是不變。這就像是一個有生活的人,喝了點酒,卻裝作沒有喝酒一樣。

終於。“他”裝不下去了。周瑜的鬥艦每一次對“他”造成的傷害都不是很大。但架不住連續攻擊。“他”累了,“他”認輸了,“他”要永遠地休息了。英國加強型光榮號航空母艦自挪威撤退的時候,遭遇德艦。德艦的火炮對光榮號根本就不能造成傷害。但德艦鍥而不捨,一直緊跟放炮。在十一吋主炮轟擊一小時多後,最終把光榮號擊沉了。情況是一樣的。

……

最先是側傾。這是一般船隻傾翻的慣用方式。這就跟睡在地上的人一樣,往側著滾翻,總是要容易一些。側傾了,果然就側傾了。那側傾的角度,如果被一名現代中學生看見的話,他會說,超過了十五度。超過十五度是什麼概念,那就是比現代公路最陡的坡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