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哪知,海溝的木船太經燒了。等了半個時辰,絲毫沒有看到火焰有小下去的勢頭。劉備不想久等了。於是,就命令船隊掉頭駛向宗像港口。

……

原來不走宗像港口,是因為不能確定十方戰鬥的真假,當心鹿本八東使用詭計。透過下關海溝一戰,明白了,十方戰鬥是真的。於是,鹿本八東的求援就是真的。既然是真的,鹿本八東就不可能另外派兵佈置一個什麼圈套。宗像港口是安全的。

二十條船停進了港口。水軍共四百。死了兩個人,海葬了。重任了十二人,運回去了。剩下三百八十六人。劉備就帶了一千二百七十九名陸軍士兵上岸。讓梁寬頻領所以水軍,港口待命。

宗像港口,說是港口,其實就是個停船的地方。跟別處的非港口地方相比,就兩處不同。一是水深,無暗礁;二是岸邊有路,直達水邊。並沒有什麼建築物,更沒有士兵駐紮防守。

在宗像這樣的天然良港,平時,總是會有很多船隻停泊的。但是,在戰爭開始之後,那些船隻就被派了出去,駛往北方的津澤宮大陸。因而,此時並無船隻。

因此,劉備船隊停泊宗像。陸軍上岸等,所有行動,就相當於在無人區裡面進行了。十方的鹿本八東肯定是不可能知道的了。

……

不過,鹿本八東遲早都會知道的。這是因為,劉備光明而來,直接率兵去了十方。

劉備一到,鹿本八東就知道了。而此時,因為三鬥不在,雙方語言不通。各自說了幾句客套話,相互之間都不明白,也就沒有繼續說下去了。

十方這邊,此時處於沒有交戰的狀態。決定這一切的,是歌田良軍隊,是歌田良軍隊的南邊營地裡的首領。之所以沒有交戰,是因為首領此刻的心思並不在十方這邊,而在下關海溝那邊。

客觀上講,在所有船隻全部付之一炬之後,人馬再也過不了海溝。過不了海溝,就等於是南面的歌田良軍隊得不到補給。既然後無退路,那麼,就應該在軍糧耗盡之前。打下十方。

但歌田良首領卻不是這麼想的。這是因為,他的糧草還多,足以維持半個月。而要打下十方這邊,在他看來,肯定不超過三天。因而,打下十方就不重要了。他考慮的是,怎樣能夠讓自己的輪流作戰的計劃恢復。

也就是說,他考慮的是重新恢復海溝的船隻執行。而這件事,他就使不上力了。南營這邊,就一片小小的三角區域,是不可能造船的。要恢復船隻執行,一定得歌田良本土使力。

報信的三百多人,報出來的信很複雜。海溝那裡,具體的戰事一件接著一件,應該先說哪件?如果不具體說,就得從總體上說,誰又有那樣的概括力?

應該是將領。但是,那支兩千隊的將領已經犧牲了。最後逃竄的三百多人裡面已經沒有將領了。都是些普通計程車兵。普通士兵報信,就變成七嘴八舌了。你說這件,我說那件。誰也沒有總體的概括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慢慢地聽,聽完士兵的報告,也還是能夠得知詳情的。但是,這事可不是小事。當歌田良首領聽說有人毀船的時候,就發作了,就憤怒了,就帶著士兵去了。

這樣的結果是,歌田良首領並不知道下關海溝的詳細戰情。只知道這裡打過了一仗,然後船被燒了。在返回南營之後。首領也沒有再次詢問那三百多士兵。在首領的眼裡,他們打了敗仗,他們是恥辱的象徵。因而,首領不願意再跟他們講話。

一番陰差陽錯,使得首領不知道海溝戰鬥的敵軍兵力情況。明明是不知道,但他卻以為知道。這是因為,他會算減法。岡崎家族的總兵力,他是知道的。減去十方的人,還剩多少,那麼下關海溝的敵軍就有多少。剩多少呢?實際上是一個也剩不下來。但因為誤差的原因,在首領的計算裡,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