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卻與山丘的丘字同音。龜茲國東起玉門關附近,西抵尼雅,南靠崑崙山,北臨高昌,西接吐火羅,首都設在樓蘭,全國疆域五萬萬畝。
龜茲土壤肥沃,百姓安泰祥和。塔里木河從遠西而來,孔雀河由天山南下,車爾臣河自崑崙北上,三條大河在龜茲境內並行東流,貫穿全境,滋潤廣袤的大地。在奔騰千里之後,三條大河像疲倦的孩子一樣,最終都投入了位於樓蘭城東的羅布泊的懷抱。
龜茲國雖屬小國,卻因為國王治理有方,政通人和,加之氣候溫和,水利發達,故此全國經濟興盛,富甲西域。全國共有六個城市,二十二個鄉鎮,兩萬八千個村落。處處湖山秀麗,山溫水軟。煙柳畫橋,珠簾玉帶。百姓就像是生活在圖畫之中,過著神仙般悠閒的日子。
樓蘭,又名牢蘭。因為這個原因,東郊的羅布泊,也有人把它叫做牢蘭海。
羅布泊集三條大河之水,水波漣漣,煙波浩渺。遠觀水天茫茫,境界開闊。近看水清風爽,波光相映。不論陰晴雨雪,依然風韻萬千。始終是風光旖旎,掩不住浪語梵音。湖濱奇花異草,蘆葦成片。沿岸綠茵連綿,花木扶疏。這裡的菊花最負盛名。
樓蘭城作為龜茲的首都,城池相對龐大,城牆首尾相接,房屋鱗次櫛比,街道寬敞筆直。城內巡視計程車兵、化緣的僧侶、出巡的車騎、遊動的商旅、揚鞭的牧民,一切都井然有序,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安居樂業的歡樂與滿足。夜晚,城門關閉,整個樓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明月之下,就像一位安然沉睡的美人。一切都那樣的平靜。
然而,平靜是不能持久的。
情海戰役之後,三百多名吐谷渾難民慌不擇道,各自南北東西。轉來轉去,大部分人回到了原來輾轉遷移的地區,小部分人則翻過了祁連山。
翻過祁連山的這些難民知道西夏**隊已經降川,不敢在西夏境內逗留,只得匆忙踏上了西去的路程。不久,就來到樓蘭。
於是,龜茲的平靜被打破了。樓蘭城內,到處傳播著情海戰役的訊息。老百姓三個一群,五個一堆,都在神秘地談論。人們有些驚恐,又有些好奇,既害怕聽到,又忍不住向人打聽。行人的腳步都加快了,人人都在注意有沒有被人跟蹤,整個城市充滿了恐怖的氣氛。
幾日之後,奉國王尉闕之命,武將金人壯率兵將吐谷渾難民盡數捕獲。經過檢查,證實這些難民的確是吐谷渾人,而不是其它國家的奸細。
只是陸地怎麼能變成大海呢?而且,吐谷渾難民描繪四川大炮的威力也十分離譜。猶其是第二輪炮擊,說是在炮擊一天之後,炮彈還在爆炸。令人實在難以置信。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這些難民是某國派出的奸細,特意來龜茲散佈謠言,那麼其謠言就應該能夠自圓其說,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留有諸多破綻。因此,也不可等閒視之。
難民之所言,也許有,也許無。但不論有無,任何一個國家在這種情況下都必須闢謠。所謂闢謠,是指在百姓之中闢謠,是為了人民的安居和國家的穩定。為此,龜茲國石泊熙、仝桑園等重臣還趕編了幾段趣聞,用來引導民間的言論。
僅僅闢謠還不夠,還得驅逐這些吐谷渾難民,堵住“謠言”的源頭。龜茲國的驅逐,實際上是將吐谷渾難民趕出城外,然後再擒住,秘密關押起來。避免他們到國內其它地方再次傳播“謠言”。
第二卷 第623章 洗盡秋容
第623章 洗盡秋容
緊接闢謠、驅逐之後。就是打探。也就是證實難民之言是否屬實。為此,國王尉闕派遣了三批使者,趕赴西夏。
四日後第一批使者自玉門關返回,報告把守玉門關的依舊是西夏軍隊。七日後第二批使者自涼州返回,報告涼州城還是由西夏國治理,城中民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