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是新桂系的大本營。“浩然,坐!”許是因為程家驥是五戰區司令長官一手提拔起來的青年才俊,一向自視甚高,為人又有些剛愎自用的行營主任,對程家驥還算熱情。

“主任,您招部下來,有什麼要訓示的。”人家長官能隨便,程家驥可不敢有一絲造次,畢竟,姑且不論彼此間的地位的差距,光是對方在民國後燦如星海地軍事家當中那名列前茅地排名,就足以程家驥這樣“冒牌”的軍事天才,在這位行營主任面前顫顫驚驚地了。

“目前地局面,你怎麼看,有什麼法子打破這種僵局沒有。”行營主任一面下意識地摸著自己那中年謝頂的腦殼,一面用漫不經心地口吻問道。

“主任,長者垂詢,小子不敢辭,那我就姑且妄言了。”程家驥從行營主任不自覺的摸頭這個動作中,已看出對方在和日軍熬了這麼多的耐性後,已是有些焦燥了。這也難怪,雙方這些天來,已是把兩廣一帶的有生力量,幾乎集中到了桂南和汕頭兩個地方,要是再照這樣集中下去,無論是日軍,還是中**方都快要無兵可調了。集結大軍,曠日持久對峙。在外行們看來是也許是不算什麼,說不定還扯出些兵法上道道,來讚揚這種沉得住氣的行為。可要是那個將軍在面臨這種情況時,就沒那麼輕鬆了。單是長期集中補給的壓力就不可小覷。尤其是在中日雙方其它戰場也並不沉寂的時候,長久的在一個地區盤弓臥馬的各種成本,是雙方都承受不起的。

再加之,程家驥從歷史書上和現實上得到關於這位行營主任的資訊告訴他,對方並不是個喜歡部下繞圈子的人。故而,程家驥覺著自己還是實話實說的好。反正自己不是建議者,採納不採納在對方,也沒什麼好忌諱的。

行營主任也揮手示意程家驥儘可暢所欲言。

“主任,如依我之愚見,還是邊等邊打的好。”程家驥開門見山的丟擲了自己見解。

“浩然、何謂邊打邊等。”行營主任很感興趣的追問道。

“主任,職以為光以大軍在桂南待敵,實在是太被動了,若是能以第五軍那樣的機械化勁旅為箭頭,再以一個以廣東籍的官兵為主的有相當戰鬥力的軍,先發制人,朝日軍的心窩裡捅一刀,至少能打亂日本人佈署,要是順利的話還迫使日軍在沒有準備好之前,提前發動攻擊。”程家驥很欣賞第五軍的戰鬥力。對歷史上第五軍取得的崑崙關大捷也是聞名已久。可這些,並防礙他得出,第五軍其實在抗戰期間在國內就沒打過一個順手的仗,尤其是崑崙關一役的打得最彆扭的結論。用機械化部去攻群山環繞的崑崙關,絕對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去做的事情。第五軍是什麼部隊,那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日後五大主力軍其中三個的母體。兵員素質、將領的指揮能力、武器裝備都堪稱當時中**隊的楷模。可翻遍史書,程家驥發現這支部隊在抗戰中的大多數時候,都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強項。一支機械化部隊,竟一直以步兵的方式在作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程家驥提出這個計劃說白了,就是要充分的發揮出第五軍在機動力、打擊力上的優勢,並以這種優勢來打擊日軍。

“那這一刀捅在那裡?”程家驥這個先發制人一出口,倍感新鮮的行營主任追問得就更急切了。

“廣州!那裡有日軍港口,又處要地,日本不敢不應戰。”程家驥侃侃而談道。

“要是鬼子趁機攻擊桂南了。”

“我主力未動,只須再調一個軍進駐崑崙關,前後六個軍渾然一體,日軍就是有六七萬大軍,安能在短期內,撼動我由十幾萬將士組成的堅固防線。”

“日軍要對出擊部隊實施包抄,我何以對之。”

“第五軍系機械化部隊行動迅速,足可以擺脫日軍。那個廣東籍官兵組成的軍人地兩熟,撤出戰鬥再轉回廣西,問題應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