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守牧一方”大員了,可終始有著“血太熱”的毛病的程家驥,還是學不來那種實為明哲保身的在政治上的所謂“成熟”。被陳上將一激,原本就對歷史上中國出兵緬甸光是盡了“國際義務”,卻沒有撈到半分實際好外及犧牲巨大的中國戰區被那位有著“酸性子喬”之稱的美國太上皇,出於某種目的醜化成了貢獻最小的累贅這兩檔子事耿耿於懷的程家驥,要不管不顧的再打一“炮”了。

“部長!我說的可只是一家之言,若有偏頗之處……。”豁出去歸豁出去,這一套下級在向上位表述個人意見時的過門,還是要唱得。

“浩然,你儘可以放膽說,這點胸懷我還有的。”陳部長這話,也是語帶雙關,從表面上看,只是他的個人承諾,可要細一品味,程家驥要再不直述胸臆,可就是在置疑最高當局的氣量了。按這個罪名一上綱上線,又豈是程家驥一個小小的少將軍長能擔待得起的。

程家驥在朝一直穩如泰山的最高當局微一躬身後,站到了牆上掛著的那幅大幅世界地圖前,接過一位“中山裝”的遞來的“指揮棒”,開始對指點起江山來。

“目下,同在亞洲有著巨大的利益需求的日、美間的矛盾,已積累上升到不可調和的階段,兩國開戰,已成定勢。一旦戰爭爆發,日本為了同時能支撐在我國和太平洋這兩場戰爭,就只有南進一條路可走。關於“南進”擴張,在日軍內部早有謀劃,其目的就是佔領現為英、法殖民地的東南亞,以獲得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無可否認,有了這些戰略物資,日本的戰爭能力就能打上好幾翻。而對我國最不利的是,日本在完成這個戰略任務的同時,也“順道”切斷了我方甚為依賴的國際交通線。如此一來,我軍兵出緬甸也就勢在必行。若我軍調集精兵強將,單是與日軍角逐於沙場,並非沒有勝算,至不也能打個平手。可緬甸那錯綜複雜的局勢卻是個大問題。英國人的長期的高壓統治,使那裡成了一個大火藥桶。我們出兵必被大多數緬甸人看成是英國人同路人,根本就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援,要是日本人再借機以民族自決、亞洲人的亞洲之類的宣傳來煸動緬甸民眾,那些渴望獨立的當地民族武裝,會與我們兵戎相見是肯定的。我最擔心的還是英國人。只要能把英國的僑民、軍隊安全撤到印度,極端自私的他們是寧願把緬甸給日本人,也不會交由我國這個傳統的東亞宗主國來控制的。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給敵人日本佔了,戰後還能拿回來,給了盟友中國,即使日本戰敗,英國想要再和緬甸湊到一塊去怕是就難了。有上述的利害關係,英國必定會拿我軍當替死鬼用。綜上所述,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身邊再有一個居心叵測的盟友,就是有再強大的雄師勁旅,又焉有不敗之理。若是再一個應付不好,全軍覆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程家驥說到這突然話峰一轉。“雖說緬甸的局勢險惡,但也不是一盤無法落子的絕棋。只要出兵的時機把握得當,我軍也還是有揚國威於異域的可能的”

“浩然,你認為出兵緬甸的時機,最好是在何時。”被程家驥吊足了胃口的陳上將急切的追問道。

“日軍把英國人徹底打垮的前一刻!”程家驥指著地圖上的某一處位置,接著道:“那時,陳兵於滇西南的我方大軍,就可趁日英兩軍兩敗俱傷之機,大舉南下,收拾殘局,把滇、緬交通線全程死死的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新的一個月開始,請大大支援推薦票,小黃會努力更新,盡力保持兩更的,多謝了。

( )

第五十一章 風起青萍末(五)

“浩然,如你所說。即便是少了英國人的制肘。可緬人如果還是在日本人的煽動下與我為敵,我方不是照樣未戰就先失了地利、人和。”陳部長繼續追問道。

“陳部長,緬人所望眼欲穿的唯有“獨立”二字而已,那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