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性急,雖後驅馬反而先入陣中。孫策道:“對面何人?”王朗道:“某乃揚州會稽郡太守。來者何人?”孫策道:“某乃江東孫策,人稱孫郎的便是。前面嚴伯虎是從這廂逃去的嗎?”
王朗道:“嚴公乃朝廷欽命的吳郡太守。今被賊寇追趕,窮途之際,吾當助之。”孫策道:“嚴伯虎暴虐成性,殘害百姓。吾興仁義之師,來安浙江。汝不替天行道也罷,因何反助嚴賊乎?”
王朗道:“汝童心不足耶!汝自稱仁義,便是仁義乎?汝既無朝廷欽命,便是作亂賊酋。惑亂吳郡之後,輕兵入我會稽。當我會稽無人乎?”孫策道:“若汝會稽有人,便不要走,待吾取爾狗命!”說著驅馬而上。
王朗道:“反賊納首,何如此性急?”然後打馬迎上。孫策一槍刺了過來。王朗揮刀格擋,然後刀鋒順著槍桿就削了過去。這是一招以巧勝力的精細功夫,江湖人稱“順水推舟”。
孫策滿以為王朗文質彬彬的,沒有武藝。未想到王朗的武藝竟然精湛到如此地步。當即猛揮槍桿,才算是勉強彈開了王朗的大刀。兩馬交錯而過。
圈馬再戰,孫策便打點了十二分的精神。王朗仍然恪守君子風度,沒有先行出招。孫策則當仁不讓,一槍便扎往王朗的肚腹。待王朗揮刀封擋,孫策槍桿一抬,又高出兩尺。看上去似乎並沒有刺扎的目標。但隨著戰馬的去勢,孫策的槍尖必然會從王朗的手臂上劃過。王朗那邊,見勢不妙,將大刀一伸,從封擋之勢變為前削。
如果雙方均不再變,王朗無非是手臂被劃傷,而孫策的左腿很可能不保。因此孫策只得回槍一攪,格開了王朗的大刀。這是第二個回合。
……
幾個回合之後,孫策、王朗都感到遇上了平生未見之強敵。雙方都收起了輕敵之心,凝神接戰。打得精彩紛呈,不分勝敗。眨眼間,又戰了二十個回合。
王朗這邊,是一萬裝備齊全計程車兵。在這段時間,也就會部都上來了。上來了之後,軍中的中層將領見到主將與賊寇正在交戰,便把大鼓支了起來,擂鼓助威。鼓聲一起。士兵們自發地暴出吶喊。但凡王朗佔了一點優勢,就能受到極大的鼓勵。
孫策與王朗,誰的武藝更高,說不清楚。在演義中,孫策與太史慈不分勝敗,太史慈又跟王朗不分勝敗;再後來,王朗就突然變成不會武藝的文官了。在本故事中,則不是這樣。作者規定,孫策的武藝要高於王朗。
擂鼓之前,孫策與王朗總共約戰了三十個回合,不分勝敗。不分勝敗的結果,就證明了孫策的武藝高於王朗。這是因為,孫策這邊是疲憊之師。不僅僅是體力上疲憊,而且連覺也沒有睡足。而王朗這邊,則是神完氣足的,僅僅就是趕了一點路而已。
也就是說,因為交戰之前的基礎不同,使得孫策的武藝略微打了一點折扣。打了折扣之後,孫策與王朗戰了個平手。因此,孫策的武藝略高於王朗。
三十回合之後,王朗那邊既是擂鼓又是吶喊,有人助威了。而孫策這邊卻什麼都沒有。可不要小看了助威的作用。戰陣之中的王朗,就在這樣的助威聲中愈戰愈勇。反觀孫策。則慢慢地處於下風。
但孫策畢竟是經驗豐富的戰將。眼見不能取勝,繼續戰下去還有可能落敗,孫策就趁著一次戰馬交錯分開的機會,掉轉馬頭,驅往自己這邊。邊跑邊道:“今日天色已晚,他日再戰。”
這時剛交申時,孫策這樣的藉口,當然是不能成立的。孫策並沒有完全敗,而是主動性地選擇了撤退。但總體上說,還是敗了。王朗完全應該乘勝追擊,揮軍掩殺。王朗計程車兵人數是一萬。孫策這邊計程車兵只有一千。因此乘勝追擊,必勝無疑。
但是王朗卻並沒有追。王朗想的,就是救助嚴伯虎,而並不是殲滅孫策。對於孫策進入會稽境內的事情,王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