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鋌而走險,其狼子野心不僅危及士大夫,更嚴重是危及陛下,難道可使魏忠賢之流陪伴左右嗎 ?

國子監祭酒蔡毅中,發動了國子監師生千餘人聲援楊漣,他在疏中寫道:臣正對諸生講“為君難”一書,忽接到楊漣劾魏忠賢疏,全監師生千餘人,無不鼓掌稱慶。忠賢無馮保(萬曆初年大太監)之功,而極劉瑾之惡,二十四罪,無疑不當悉究。而數日來,只要論及忠賢的奏章,皇上都留中不發,束之高閣。臣以為對待魏忠賢,即使不像對劉瑾那樣處以極刑,也應像神宗處理馮保一樣,將忠賢驅逐出宮。

繼之上疏參劾魏忠賢的,還有御史周宗建、劉芳、劉廷佑、胡良機、林汝翥、胡士奇、洪如鍾、周汝弼;給事中陳良訓、許譽卿、劉茂傳、陳熙昌、朱大殿、熊奮渭、陳維新;吏部郎中鄒維漣、卿寺胡世賞朱卿相、兵部尚書趙彥、詹事翁正春、撫寧侯朱國弼、南京兵部尚書陳道亨、南京科道徐憲卿趙應期等不下百餘人。

錦衣衛僉事陳居恭,原是魏忠賢黨羽,即楊漣疏中所指“鼓舌搖唇者” ,今見舉朝共誅魏忠賢,便反戈一擊,也上疏糾彈魏忠賢。

於是,朝野內外舉國上下,短短數天颳起了一場###魏忠賢的暴風驟雨,而楊漣的劾魏二十四大罪疏,一時間洛陽紙貴,除在京城廣為傳抄外,在南京也成了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幾乎是家抄戶誦。

一連三天,魏忠賢王體乾找出種種藉口,阻撓皇帝朱由校出宮會見朝臣,而秉筆太監李永貞則將諸位大臣的上疏,儘量扣下不報。

到第四天頭上,魏忠賢幕後操縱,命令數百名全副武裝的宦官,簇擁著朱由校進入文華殿。朱由校坐穩龍椅,文武百官三呼萬歲後,紛紛回到自己原先的站位,即文官左側武將右側。這時,皇上身邊的太監突然上前宣佈:“左班(文官)諸臣不許擅自奏本。”意思是說今日早朝禁止文臣上疏或發表意見。

站在左首的文官全都一怔,尤其是左副都御史楊漣。他原打算趁今日早朝之機,當面向皇上再次揭發魏忠賢,並闡述除掉魏忠賢的必要性,沒想到連發言的資格都給取消了。他望了望皇上的一張臉,一臉的慍色,再看御案左右那些手持斧瓜的宦官,各個橫眉怒目,如臨大敵。依著楊漣的性子,他真想邁出一大步,跪在皇上面前,懇請皇上明辨忠奸嚴懲國賊,對魏忠賢除惡務盡,至於後果是遭廷杖還是關入詔獄論死,他已無暇顧及。就在這時,站在他身邊的僉都御史左光斗,低聲說了一句“不可莽撞 !” ,楊漣於是止步不動了。

這時皇上開始講話了。他先是回顧自己在襁褓中,全靠魏忠賢護衛,聖母去世後,自己飽嘗憂患,平時的服食起居,多虧魏忠賢伺候。父皇彌留時,曾說宦官中忠心正直,不避行跡的,只有魏忠賢一人。皇上講到這裡,語氣變得氣憤起來,說如今廠臣居然被楊漣一再誣告,而大小臣工又隨聲附和,不斷來打擾朕,是何居心 ?說到這兒,他提高了嗓門,質問起左側的文官,說天下大事,事事都是朕親自裁斷,魏忠賢有何專擅 ?……皇上斥責了大家一頓後,連眼睛都不看大臣們一眼,站起身走了。文武百官面面相覷,有的搖頭,有的嘆息,在一聲“散朝”的口令之後,大家心情沉重地走出了文華殿。

首輔葉向高並沒有回隔壁的內閣大堂,而是直接回了相府,他有些心事重重。他認為皇上今天的說法,不夠得體,傷了大部分官員的心,況且有偏袒魏忠賢之嫌,會助長魏的氣焰。他想到魏忠賢不宜根除,如今事已決裂,自己作為閣臣,應當從中挽回,避免朝中正人清流遭受大禍,可一時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他決定先小睡一會兒。……他剛要脫下官服,家人進來稟報,說來了許多大臣,要見相爺。

葉向高推開書房門一看,門外黑壓壓站了一片朝官,以楊漣為首,還有魏大中袁化中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