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美名一直流傳至今,你難道不知嗎 ? 你應當退讀父書,保住全家的名聲,不要狡兔三窟,與言官作對,百年後或可見你父於九泉之下!……
魏廣微讀了李應升的劾疏,氣得把邸報摔在地上,接連兩天氣火攻心,吃不下飯去。他找到魏忠賢,求他為自己出這口怒氣。魏忠賢親自跑到皇上面前告狀,說李應升辱罵閣臣,不識大體,應嚴懲不貸。皇上朱由校偏聽偏信,下諭要廷杖李應升。首輔韓廣知道後,上疏力救,朱由校看在首輔的面子上,從輕發落,不過還是停發了李應升一年的俸祿。
正如黃尊素預言的那樣,魏廣微從此便死心塌地投到魏閹的懷抱中。過去還只是暗中來往,如今公開的與魏忠賢一呼一應,極盡阿諛逢迎之能事。凡是送魏閹的信札,他都親自署名“內閣家報” ,表示自己與魏閹親如一家,於是人們都稱他為“外魏公” 。
此後,魏廣微兇相畢露,開始了對東林黨人實施報復行動。他給魏忠賢出謀說,第一個要滅得是趙南星,他一倒,其餘的人就像大樹被連根拔起,枝葉紛紛震落。不除掉趙南星,我二人死無藏身之地?另外,他為了取媚魏忠賢,特地編寫了一本《縉紳便覽》,呈送給魏忠賢,作為提拔或降黜官員的依據。書中把趙南星高攀龍楊漣左光斗魏大中李應升繆昌期黃尊素周宗建及葉向高韓廣等六七十人,統統稱之為“邪人” ,並把這些人分出差等,分別用墨筆標出。他指著上述諸人,對魏忠賢說:“這些東林黨,都是與叔叔存心過意不去的 !”接著他又翻到另一頁,指著上面王紹徽徐大化霍維華孫杰等人的名字,對魏忠賢說:“這上面的五十個人名,都是朝中的正人,魏公可依次點用。”魏忠賢聽了,十分滿意,便向皇上保舉魏廣微做太傅。幾天後詔令頒下,魏廣微被擢升為少保太子少傅,兼建極殿大學士,從此他對魏忠賢,更是亦步亦趨了。
四
此時的朝局,雖是韓廣主閣趙南星主銓(吏部),高攀龍為都察院總憲楊漣為副憲,陳於廷為吏部左侍郎,魏大中袁化中掌管六科,表面看來,是東林執政,掌管著擬旨、用人和監察大權,然而實際上,卻潛伏著危機。魏忠賢自平安過關後,更加放手為惡,肆無忌憚,他視天啟皇帝為傀儡,以閣臣顧秉謙魏廣微為外援,磨刀霍霍,伺機向東林復仇。
當時,山西巡撫出缺,有河南布政使叫郭尚友的,打算謀求此職。他四處託人,多方行賄,甚至暗示曾做過他門生的山西籍東林黨人潘某尹某,替他傳佈名譽,卻遭到吏科都給事魏大中極力反對。大中認為郭尚友品行不端,表現在以往常向朝廷顯貴送禮,曲意逢迎。吏部尚書趙南星也鄙視其人,認為他寡廉鮮恥。趙看中得是時任太常卿的謝應祥。趙稱讚謝廉潔,“沉靜有為” 。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吏部文選司郎中夏嘉遇。夏便是萬曆末年五次上疏大戰齊黨亓詩教的那個禮部主事,趙南星見他正派敢言,便任用他為主管選拔官員的文選司郎中,夏當即表示贊同吏部尚書的意見。
後夏嘉遇又將此事知會了御史袁化中,袁也表示同意。一日回家途中,袁化中巧遇了魏大中,便把趙南星之意轉告了大中,大中聽後倍感欣喜。大中是浙江嘉善人,謝應祥曾擔任過嘉善縣令,口碑甚好。另外大中還是謝應祥的門生,自然熟悉老師的人品。老師恬淡無欲,為國惜才,大中少年求學時,家中拮据,常以野菜充飢,多虧老師賙濟。……
趙南星得知屬下看法一致,便責成魏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