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住腳。

也因此,幾乎是大部分的作品雖然看起來飄渺幻想,但細究你會發現,一切都原於現實。

方臘起義影響大,規模大,如此背景之下,自然能夠影響一些文人,於是便產生了方臘起義。

戰國曆史背景更大,影響更是空前,所以產生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戰國演義。

至於《瓦崗傳》,說起來寫的也是隋唐英雄故事。

宋江起義說好聽一些是起義,是革命,說難聽一些,其實就是一群土匪。

你能想像,一群土匪能夠成什麼樣的大事?

最多,他只能寫出如武俠小說裡面綠林好漢之類的事。但如果僅僅只是寫綠林好漢這樣的故事,那他的格局卻又要大大降低,他又如何與名著一較高下?

分析到這裡,有一些學者不免搖了搖頭。

初開始他們還很期待凡塵先生,以為能夠寫出一部媲美名著高度的作品。

但現在看來,雖然凡塵先生的完整版作品還沒有出現,但幾乎不可能了。

如此,在這個時候一眾人等便分成了兩派。

一派雖然支援凡塵先生,但並不看好凡塵能夠寫出媲美名著高度的長篇鉅作。

另一派是即支援凡塵先生,同樣也期待一部當代人物寫出來的名著出現。

“呵,凡塵先生雖然厲害,但要寫出一部媲美名著高度的長篇鉅作,絕對不可能。”

“別否定的這麼早,要知道,很多人已經認可凡塵先生所寫36位英雄已經達到名著的高度。”

“這是另一碼事。36位英雄雖然精彩,也很有個性,單論人物來說的話,確實比一般作品強,哪怕就是與四大名著相比,也不遜色。但是,這只是人物。單寫一個人物自然簡單,可是,要寫一部長篇,要將這一些人物完全串連在一起組成一部長篇小說,那是完全兩個概念。這涉及到寫作技術,我也不是很懂。”

“還是我來說吧。36位英雄只是人物故事,或者屬於傳奇故事。寫這種小說就相當於寫作文,有人寫作文寫得好,但未必他寫小說寫得好。寫這樣的傳奇故事因為不需要構思整個的背景,也不需要交待英雄人物之間的社交關係,更不需要如何推進主線。所以,在寫這樣的故事之時只需要將這一些人物最為出彩的一面寫出來,那便成功。正如我們看到的武松,我們只看到武松打虎。可是,武松打武之後呢。又如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就此跑路,但跑路之後呢?這一些凡塵先生都沒有寫,當然,如果只是寫傳奇故事,這自然不需要寫。但如果要寫長篇的話,這是萬萬少不了的。”

“那這樣說,你是認為寫出36位英雄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嗎?”

“我不認為很簡單,這同樣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同樣,我也很佩服凡塵先生。我只是就事論事而已,小說不僅僅只有人物,小說還有許多許多的需要注意的事情。更何況,這樣的長篇鉅作還得寫出文學性,思想性。文學性還好一些,凡塵先生有這個文學大才。思想性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也是沒有強大歷史背景的弊端。”

“這只是你個人認為的而已,如果真按歷史背景評論哪一部作品的格局。那麼,東遊記這種沒什麼歷史背景,只寫神魔的作品,豈不是成為不了四大名著。可是,他反而是四大名著裡面傳播最廣的,也最受大家知曉的。”

“這又是另一回事了,東遊記雖然沒有歷史背景,但他有神話背景呀,這個背景同樣不弱於歷史背景。再加上神話本來就很吸引人,所以他取得的影響力更大也不足為怪。”

“我靠,說不過你。你的一些亂七八糟的理論,聽得頭暈。不過,我就是支援凡塵先生。”

兩方各自爭論了幾百個回合,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