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當頭,勉力為之而已,好歹卻還沒有折損一兵一卒。虞大人文韜武略,又是欽差,何不接了本官這差事,王某那是求之不得!”

爭執之際,忽聽一聲吆喝直傳進廳來:“聖旨到!都統制王權接旨!”這喝聲響亮無比,府衙院內院外的差役兵卒全聽得清清楚楚。卓南雁不由雙眸一亮,道:“羅大先生到了!”但聽靴聲櫜櫜,一行人大踏步直闖進來,領頭之人高大威嚴,正是羅大先生。王權劈眼瞧見羅大滿面嚴霜般的殺氣,頓時心底發寒,忙招呼人擺佈香案接旨。

這道聖旨卻是出乎意料得大快人心:朝廷得了虞允文的多次急報,聞知王權貪生怕死,終於將其罷免,任命李顯忠為建康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更讓虞允文為參贊軍事,從旁協助。此時李顯忠未曾到任,便由虞允文暫行安排交割事宜。

這位新任都統制李顯忠,十七歲便隨父從軍征戰,屢敗金兵,在大宋軍中威名極盛,據說連當年大金能征慣戰的完顏宗弼對他也甚是忌憚。更因他一家二百餘口都被金兵殺害,李顯忠對金人恨之人骨,始終力主抗金。秦檜當權時,李顯忠被貶官削職,方當壯年,便一直在家賦閒,於此國家危難存亡之際,趙官家才讓這抗金勇將重回疆場。

群豪都知李顯忠大名,聽了羅大朗聲宣罷聖旨,均覺歡欣暢快。王權則想到交了兵權,便可遠離征戰之危,好歹保住了一條性命,心底也是暗自歡喜,只是臉上卻堆出一副戚然悔痛之色,連連嗟嘆。

原來宋師接連棄城逃遁,臨安京師震恐,趙構險些又要入海逃遁,躲避金兵,多虧被朝臣中的有識之士勸阻。自王權棄廬州南逃開始,虞允文便連上彈劾文書,輾轉呈送到了趙構手上,這一回趙官家再不敢怠慢拖沓,痛下決心,臨陣換帥,更讓太子一系的羅大趕來傳旨。羅大生怕誤事,日夜不停地疾趕而來。

“虞老弟,”羅大握緊虞允文的雙手,“兵部官吏任命甚是拖沓,眼下李顯忠在忙於各處調撥人馬,最快也須三日後趕到。萬事便看你老弟籌措!”不知怎地,這時羅大忽然想到了自己已經過世的二弟獅堂雪冷羅雪亭,心內頓時一痛。原來羅大心性略狹,因其弟名貫江湖,武林中人只知有雪亭,不知有羅大,頗讓他心生怨妒。後因羅雪亭與女徒柔兒相戀,羅大更對自己這位兄弟不以為然,多年來兩兄弟貌合神離。直到驟聞羅雪亭真切的死訊,羅大才深覺悲悔,只恨龍鬚猖獗,自己身負防護太子重責,一直未能去建康弔唁。此時國難當頭,猛然想起若是自己那忠勇過人的二弟羅雪亭在世,形勢必不會頹敗如此。

虞允文官復原職,卻沒有絲毫喜色,急著召集將領,沿江佈防。

第三部 逝水長東 第三十二節:以嚴御兵 以虛應實

此時,完顏亮的數十萬大軍已在奪下和州後,佔領長江北岸西採石的楊林渡口。暮色初降,完顏亮卻來了興致,帶著刀霸僕散騰親來江邊漫步散心。夕陽西沉,半江江水都被染成血紅,岸邊都是持戟聳立的紫絨軍甲士,完顏亮縱目望去,只覺這些十步一哨的甲士身披晚霞,隨江蜿蜒,竟有無窮無盡之感,不由心下大慰,笑道:“伐取江南,只我這五千紫絨軍便夠啦!”

刀霸僕散騰卻只是淡淡一笑,沒有言語。完顏亮聽慣了巫魔蕭抱珍和寵臣李通等人的順口奉承,反對老友僕散騰的淡漠頗不習慣,扭頭望了望暮色中面如古銅的天刀門主,道:“老騰,還記得當年梁王宗弼如何渡江破敵的嗎?”

當年僕散騰為完顏亮重金請出,結為布衣之交,完顏亮便稱呼他為“老騰”。其後完顏亮為帝日久,更在剷除了心腹大患“滄海龍騰”完顏亨之後,這個稱呼,完顏亮久已不用,不想今日又脫口說出。僕散騰的面色一緩,笑道:“傳聞當年梁王完顏宗弼先是屯兵江邊,令人晝夜擊鼓,對岸宋軍聽得鼓聲,便已逃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