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散宜氏道:“這是寶貴之物,不可輕易糟蹋的。且等將來,果然有得多,再給你些吧。”哪知帝子丹朱不等散宜氏吩咐,竟將她剩餘的統統拿去,剪得粉碎,或放在水裡,或放在火裡,不住的試驗,及至散宜氏查覺,已經毀壞完了。散宜氏不覺嘆息,就訓責他道:“你不等我答應,擅自取去,這個就是非禮的舉動。物件不是你的,你怎樣可以擅取呢?第二項,不稟命於父母,更是不孝的行為。這許多剩下的冰蠶絲錦,還有小衣裳好做呢,你弄得如此粉碎,這又是不惜物力,暴殄天物。這三種都是你的錯處,你知道嗎?”
帝子雖則照例不做聲,但是卻無愧悔之意。適值帝堯走進來,知道了這回事,亦懇懇切切的訓責了他一番。散宜氏問帝堯道:“朱兒年紀漸大了,如此下去,如何是好?帝總須設法教導才是。”帝堯聽了,半晌不言。停了一會才說道:“過幾日再講吧。”
過了幾日,帝子丹朱正在那裡漫遊玩耍,忽有一個內臣走來叫他,說道:“帝召你呢。”帝于丹朱聽了,頓然失色,知道又要聽訓話了。但是又不能不去,只得隨了內臣,趑趄而前。
到得帝堯書室之中,只見席上放著一塊方板,板上刻畫著許多方格,格上布著許多小而圓的木塊,有黑,有白,旁邊堆著黑白的小圓木塊,更是無數。帝堯手中卻拿著一顆白色的木塊,坐在那裡,對著方板凝思。看見丹朱進來,就問他道:“朕前日和汝師傅說,叫汝熟讀的書汝讀完了嗎?能夠知其大意嗎?
”帝子丹朱聽了,半日答應不出。帝堯嘆口氣道:“汝不喜歡讀書,朕亦無可如何,但是汝除出讀書之外,究竟有什麼事情是汝所歡喜的,汝可和朕說明。”
帝子丹朱聽了,仍不做聲。帝堯道:“汝前日將那冰蠶絲織成的錦,拿去做什麼?”帝子丹朱方開口說道:“兒聽說那個錦能夠人水不濡,入火不燒,所以拿去試驗試驗。”帝堯道:“那麼試驗的結果如何呢?”帝子丹朱道:“果然能夠入水不濡,入火不燒。”帝堯道:“同是一樣的錦,何以尋常的錦入水必濡,入火必燒,冰蠶錦獨能夠不濡不燒呢?”帝子丹朱聽了,答應不出來。帝堯又問道:“這種道理,汝細想過嗎,研究過嗎?”帝子丹朱道:“兒沒有研究過。”帝堯道:“可是這種地方就是汝最大的缺點。總而言之一句話,叫作不肯用心。
汝要知道,我們人類亦是動物之一,所以能超出萬物之上而為萬物之靈,就全靠這一顆心。這顆心愈用則愈靈,不用則不靈,不靈則和禽獸有什麼分別?大凡天下的事情,有一個當然,必定有一個所以然。譬如飢了之後必定要食,倦了之後必定要眠,這個就是當然。人知道這個理由,禽獸亦知道這個理由。至於飢了之後何以一定要食,倦了之後何以一定要眠,這個是所以然,只有人能知道,禽獸就不能知道了。又譬如冬天日短,夏天日長,冬天氣候冷,夏天氣候熱,這個亦就是當然,人人能夠知道的。但是同是一個天,同是一個太陽,同是東出而西沒,何以會一個日短,一個日長,一個氣候嚴冷,一個氣候酷熱呢?
這個就是所以然。只有有知識學問的人,能夠知道;尋常之人,就不能知道了。不但飲食起居之理如此,不但天文、氣候之理如此,凡項事情,都有一個所以然的原故在內。尋常粗淺的事情,都能夠知道它所以然之故,才可以算得一個人。項項事情都能夠知道它所以然之故,方才可以稱作聖人。但是聖人的能夠如此,並非都是自己去想出來的。要知道這種所以然的原故,前人陸續多有發明,載於書上。後人讀了前人的書,將他那已經發明的,不必費力,而可以得到在心上,再從此繼續的研究下去,時間愈多,研究的人愈多,那麼發明的亦越多越精,世界的所以日進於文明,就是由此而來。朕亦不希望汝將來能夠成為聖人,發明前人所未經發明出的道理,但求汝對於前人所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