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中間讓出一條路來。只見剛才那個少年匆匆走出,舉頭見了文命、伯益二人,不禁大喜,就向文命說道:“某剛才已將二位到此之事奏明敝君主。

敝君主立刻就要來奉訪。叫某先出來先容,不想二位恰在此地,真是巧極了。務請稍待,容某再去奏知。”說罷,又匆匆從人叢中鑽了進去。

這時萬眾睽睽,都屬眼於文命二人。不多時,眾人又復移動,當中讓出一條路徑。只見那少年側身前行,後面跟著一個衣冠整肅、氣宇軒昂的人,徐徐過來。那少年先搶前數步,向文命道:“敝君主奉訪。”又回身鞠躬奏知那君主道:“這二位就是中華大賢。”那君主一聽,就過來行禮,說道:“未知大賢蒞止,有失迎迓,甚歉甚歉。請到敝廬中坐坐吧,此地立談不便。”文命、伯益一面還禮,一面細看那國君:年約五旬左右,衣冠樸素,既無車輿,又少扈從。若非那少年指明,在稠人之中哪裡辨得出他是個君主。竊嘆其道德之高,遂謙謝道:“觀光貴國,極願晉謁。乃蒙先施,何以克當!”當下謙遜了一會,即跟了那國君向左而行。眾百姓盡散,那少年亦自去了。

文命等走不到幾百步,只見路旁有三間向南的平屋,簡陋之至。當中開著正門,門外站著兩個赳赳武士。看見國君走到,一齊舉手致敬。那國君就讓文命等進去,說道:“這是某的行館,請小坐吧,可以請教。”文命等再三謙謝,然後入內,分賓主坐下。那國君先說道:“某本是中華人,自從先祖流寓於此,已經三世了,回首故鄉,不勝眷念。聞說二位從中華來,某如歸故鄉,倍切歡迎,一切都要請教。敢問現在中華聖天子是哪一位?國中太平嗎?二位大賢到敝地來有何貴幹?”

文命就詳詳細細的告訴了他一番。那國君聽了,重複起身行禮道:“原來是二位天使辱臨小國,簡慢之至,罪甚罪甚!

”後來又談到文命的履歷世系,原來同是一家。文命是顓頊帝之孫,那國君是顓頊帝的玄孫,比文命輩行為小,是在從孫之列。那國君尤其大喜。文命便問他開國情形,那國君道:“先曾祖老童,自顓頊帝崩逝之後,即浪遊西方,生子多人,又復散居各地。先曾祖後來居於騩山,成為神仙。先祖又到處遠遊,偶然游到此地,覺得民風美茂,就用中華的禮樂去教導他們,頗蒙國人之推戴,遂做了此地之君主。百年以來,禮陶樂淑,頗有成效,傳到某已經三代。某謹守成法,尚無隕越,這是差堪告慰的。”

伯益道:“用中華禮樂改變外邦,固是可喜,但貴國君究系中華人,桑梓之邦,豈可忘卻。況現在聖天子功德震古爍今,貴國君何不入朝修禮,兼省顓頊帝廬墓呢?”那國君道:“某何嘗不想入朝?無奈路程遙遠,約計往返,恐非四五年不辦。

前數年,某曾遣人乘船探測路程,據所報告,僅僅前面一座方山繞過去,遇著順風已須半年,倘遇逆風更難剋期。繞過方山之後,到中華還有多少路,須行幾日,更難預算,所以因此作罷了。請問二位到此走了幾年?坐的是什麼船?”伯益一一的說了。那國君不勝駭異,益發欽佩。

文命道:“貴國對於中華固然交通不便,但是對於鄰邦亦通聘問嗎?”那國君道:“對於鄰邦都相往來,有兩處亦是本家,往來尤熟。”文命便問是哪兩處,那國君道:“一處在敝國西南,上有三山:一名芒山,一名桂山,一名搖山。搖山上所居住的就是先曾祖老童的次孫,名叫長琴。先曾祖老童本來是精於音樂的,發音常如鐘聲。所以這位淵源家學,亦精於音樂,尤長於琴,所以取名叫長琴。敝處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