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根辮子留與不留,其實在清軍入關後,就因此事而鬧的天下民怨四起。在清朝統治這個帝國的歷史上,辮子也成為順民或逆民的分別。

清廷曾經就頒佈過“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法令,為了讓這條法令深入人心。甚至還發生過,屠城以儆效尤的事情,讓天下百姓不敢輕易剪掉這條辮子。

久而久之,隨著大清統治多年,天下百姓也漸漸習慣帶著辮子的生活。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人都捨不得這條辮子,認為這是順民的象徵。

從後世而來的劉興華非常清楚,在如今的朝廷,沒辮子的大清人,大多都是革命黨。而最終推翻大清的革命先驅,也確實下達過剪辮子法令。

想到這些,劉興華神情平靜的道:“相信大家都清楚,腦後這根辮子意味著什麼。可今天,我把它剪了。這即代表我個人,討厭這條辮子帶給我的恥辱感。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今日也說與大家知。剪不剪辮子,我還是那句話,全憑個人做主。而我希望軍人剪辮子的原因,只是為了受傷時好救治。

大家都是軍人,應該清楚傷在頭部,如果頭髮眾多。處理起來困難不說,還會阻礙施救。而未來一線部隊,我打算配發防彈頭盔。有辮子只怕戴不穩。

另外大家想想,這些年進入我們大清的洋人,有多少人拿著這根辮子取笑我們。遠的不說,就說我們即將交戰的老毛子,他們也沒少揪著辮子嘲諷我們的百姓愚昧。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劉興華今天剪了這根辮子,就跟朝廷徹底離心離德。那我很肯定的告訴你。從組建安民營的第一天起,我心裡就沒有這個朝廷。

如今的朝廷什麼德性,不用我說大家都心中有數。你們當中。有不少曾是朝廷的官軍。可你們試想想,如若朝廷將東三省割讓,你們又該何去何從。

我劉興華的心中沒有朝廷,卻有救濟這方百姓的雄心壯志。既然朝廷指望不了。那我就召集天下能人志士。為守住這方土地,為保護我們身邊那些良善勤勞的百姓。

不管是即將到來的老毛子,還是它日捲土重來的朝廷,還或者是其它洋人大軍。只要我活著一天,只要安民這杆旗幟存在一天,我都將為守護它血戰到底。”

拋下這麼一句話,劉興華便轉身離去。而身為新一旅的旅長,葛依乎立刻吼道:“敬禮!”

隨著葛依乎起身敬禮。其它軍官同樣起身,帶著激動的神情凝望遠去的劉興華背影。而此刻坐在主席臺上的鳳翔。突然道:“剪!回去,老子就把這辮子剪了!”

儘管拋下這句話,鳳翔便同樣離開。可這話落到下面,跟隨他而來的營官們耳中。也意識到,他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也許剪掉這根辮子,就徹底跟以前沒了關係。

伴隨參會的營長們陸續返回駐地,一些被劃分了部隊的新兵營,立刻啟程趕往新部隊。在這種調動當中,一車車的新式軍服,也陸續送達各個軍營。

根本不用軍官下令,相比軍官們的猶豫不決,士兵更顯得痛快。一個個光滑的光頭,很快出現在整個軍營當中。換上新式軍裝,強軍的氣勢立刻出現。

這些沒了辮子的部隊,出現在根據地統治區,讓不少百姓也非常驚訝。可隨著劉興華,將有關辮子的事情,透過廣播給播放出去之後,剪辮者同樣眾多。

甚至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伴隨新式軍裝的下發,擴充為通訊營的女兵們。也有不少剪掉烏黑的辮子,一臉清爽的模樣,令不少男兵都為之欽佩。

辮子引發的震動,短時間自然不會消退。可對於這些事情,劉興華全權交給莫拉乎去負責。某種程度上,在安民軍中,他是軍事主官,莫拉乎則是民事主官。

隨著擴編起來的部隊陸續歸建,已經下到部隊的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