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能說,他們無能吧?

隨著這支由八旗子弟組成的禁衛軍,上戰場一天便被全部擊潰。能逃回京中的十不存一時,皇城這些王公貴族,算是真正明白袁世凱並無假話。

面對這種情況,慈禧同樣有些麻爪不知應該怎麼辦。在她看來,劉興華就算兵威甚大,也是大清的奴才。主子又怎麼能跟奴才求和呢?

就在慈禧覺得,應該派人前往東北軍大營,跟東北軍進行談判之時。李鴻章過世,便被朝廷宣進京城的另一位晚清名臣張之洞,卻主動請纓願往前線與東北軍談判。

將這位同樣白髮蒼蒼的老臣宣進宮,同樣年過七旬的慈禧,也有些後悔般道:“孝達,此事又需勞煩你親赴前線,同東北軍進行和談。

你代哀家問問那幫人,他們到底想做什麼?佔領我大清的龍興之地不說,為何還在屢次插手關外之事呢?若是他們真想戰,哀家就陪他們戰到底。”

看著有些惱羞成怒的慈禧,戰前就不同意跟東北軍開戰的張之洞,也很直接的道:“太后,我觀劉漢青此人,並非那些革命黨人一樣,視滿清為生死仇人。

關外地廣人稀,劉漢青此舉,也是為了增加治下人丁。況且,若是朝廷治下各省能安撫民生,百姓又何需遠離家鄉,拋妻棄子前往關外求生活呢?

這一戰,真的有些欠考慮了。單從劉漢青的排兵佈陣上看,他命原八旗都統依興阿為帥,足以看出他膽魂過人。這樣的人,若能收服對我大清至善啊!

太后,孝達老了,一些昔日同僚都走了。如今的東南,老夫雖然尚能管控住。若是等老夫百年之後,東南何人可接掌老夫之權呢?我大清,真的不宜再亂了!”

做這山西巡撫、兩廣、湖廣、兩江總督的張之洞,跟李鴻章一樣,同樣是大清的權臣。那怕他跟李鴻章一樣,都忠誠於大清,卻深知如今的大清已經風雨飄搖。

若是此戰不盡快結束,大清皇城一失,這天下只怕真的就要大亂。真要亂起來,朝廷也好,東北軍也好,甚至於東南都將各自為政,國將不國啊!

當初接到朝廷調令,張之洞從東南前往京師,就是考慮到朝廷顧及他在東南的威望。如果他不來的話,朝廷同樣不敢把他怎麼著。

如今的東南,張之洞的門生故吏偏布各城各軍中。加上其興辦的洋務工廠,很多都讓不少百姓獲利,也是朝廷少有幾個務實派的洋務領軍人物。

這樣的人,一旦離世的話,東南必定生亂。現在張之洞在位一天,有他壓制東南就亂不起來。張之洞明白這些,他相信慈禧也肯定明白這些。

同樣年近七旬的張之洞,也希望在他死後能留有清名。眼下的清廷,同樣搖搖欲墜。一旦這位權勢滔天的慈禧離世,清廷只怕撐不了多久。

對於這位對他多有照撫的大清太后,張之洞也談不上感激。可他清楚,如今那位幾乎被軟禁起來的皇帝,一樣沒辦法撐起這若大的江山。

若是慈禧死了,光緒掌權的話,只怕這天下會亂的更厲害。至少張之洞清楚,接管北洋大部權力的袁世凱,就是一個不甘臣服的梟雄之輩。

這一戰,若是李鴻章還在世的話,肯定打不起來。偏偏袁世凱,想顯示一下北洋新軍的實力,希望在朝廷這裡得到更多權力。最後怎麼樣?被打了個暈頭轉向。

北洋有新軍,張之洞手下又何嘗沒訓練東南新軍呢?

可訓練新軍,只是軍制有所改變,官員卻還是那些官員,士兵同樣也是那些士兵。只是訓練的方式做了改變,配備的武器比以前先進了不少。可那又有什麼用呢?

在東北軍崛起之時,張之洞就派人打探過有關東北軍的情報。單單東北軍,針對戰死將士的撫卹制度,就足以令張之洞感嘆。

這樣讓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