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利的訊息陸續傳來,莎車城內的軍民早就人心惶惶,這時再聽說疏勒陷落,更是都失去了戰守的勇氣,楊易大軍一到,哥碩上前一喝,沒幾天城內便豎起降旗,楊易不費多少力氣便取了莎車。鄭渭聽到訊息後便派遣了一夥文吏去幫忙料理政務,一加統計,城內城外共得三千五百多戶人家。
鄭渭將表接過,笑道:“你這就算賀禮?太取巧了!你說的一個人,卻在哪裡?一個訊息,卻是什麼訊息?”
楊易道:“人來沒到,但也快了,訊息嘛,你猜猜。”
旁邊李臏推著輪椅轉過來,道:“別告訴我說于闐來人了。”
楊易大讚:“了得,了得,咱們的軍師就是了得!什麼事情都是一猜一個準!”
疏勒與于闐之間有一條不凍路,終年可以通行,莎車就位於這條道路的必經之處,當初唐軍才逼近疏勒城時,便已派遣法嚴大師喬裝改扮,希望能混過去,不想莎車關口盤查得甚嚴,法嚴沒辦法,就要另尋道路,卻又遇上大雪封山,和于闐聯絡的事情便擱淺了,直到莎車拿下,這件事才得以繼續進行。
這時聽說于闐方面有訊息了,郭洛、鄭渭等都忍不住喜上眉梢,忙問詳情。
楊易道:“咱們過葛羅嶺山口這麼久了,正式的使者雖然過不去,但于闐的邊疆守將還是聽到了風聲,還派了兵馬進駐到莎車河東岸,當日莎車的回紇守軍之所以那麼快就投降,腹背受敵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張邁點頭道:“這麼說來,咱們能那些莎車,也要感謝于闐了。”
“是啊,”楊易繼續道:“不過這些是我後來才弄明白的。當日我進城之後,發現對岸又有大軍,便派士兵巡河,其時河已封凍,但又凍得不厚,不敢縱馬踏過去,所以我們便先箭射了文書過去,兩日後得到對岸的迴音,雙方開始談判,我們以木板紮成小筏,載了使者,從冰面上溜了過去,于闐方面是一個叫做張再通的將領領兵,聽說我們唐軍規復了西域,十分歡喜,當即護送了我們的使者快馬前往于闐城。他自己也派了使者過來問訊,我自然好好地招待了他,他的使者在城內轉了一圈後回去,第二日張再通竟然自己親自過河來與我相會。”
張邁、郭洛、鄭渭都忍不住咦了一聲,那個張再通肯護送法嚴大師前往于闐城,他們並不奇怪,但他竟然就過河來和楊易相會,這卻有些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了。
殊不知于闐曾被吐蕃攻陷,此後親唐勢力尉遲氏驅逐了外敵,建立了王國,所以于闐人聽說疏勒的唐民驅逐了回紇,建號安西,這和他們的復國經歷十分相似,因此容易產生共鳴,再則大昭寺和于闐之間早有聯絡,法嚴大師也曾見過李聖天,與張再通也是故人,雙方關係不淺,張再通的使者在莎車城內轉了一圈,見兵將果然都說唐言,回去後一說,張再通便打消了疑慮,帶了兩隊親衛趕到莎車城下與楊易相見。
“當天我請他入城,飲酒敘話,他還以為我是疏勒人呢,待我將我們的來歷以及戰績一一跟他說了以後,他的神情之間便大見敬畏。”楊易說到這裡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來,唐軍這一路破關斬將,從新碎葉城廝殺至此,直到取得一座大城市,規復之艱難比之於闐復國難了何止十倍?有這份戰績,也確實值得驕傲。
張邁說道:“好!看來於闐人很願意和我們親近,那往後我們可算是多了一位盟友了。”
楊易道:“是啊,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他既然敬我信我,我自然不能不有所表示,第二日便將軍隊交給副將,自己帶了隨從,也過河到他軍中拜訪。”
楊易現在既然站在這裡,可見那次拜訪平安順利,這一次的互訪是疏勒唐軍與于闐相互信任的重要體現,具有相當重要的象徵意義。
疏勒城和莎車之間相距約三百里,莎車與于闐城之間相距約四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