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遂遣使赴金與之結盟,相約夾攻遼國。

重和元年,徽宗派遣武議大夫馬政率同高藥師等乘平海指揮兵船,自登州(地處山東半島,自古為遠征遼東之口岸)渡海,以買馬為名,前往金國結好,受到金國響應,於是雙方就展開了宋金之間的秘密外交,此後雙方互派使節,屢次商談。

宣和二年宋使趙良嗣等與阿骨打達成協議,決定聯兵攻遼,並約定: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趨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趨白溝夾攻;北兵不得過鬆亭、古北榆關之南;宋取遼之南京,金取遼之中京,幽燕原為中國漢地,應歸南朝;西京侯挐了阿適,待與南朝;金人助宋收復失地,宋須納前與遼之歲幣於金;平營灤別是一路;其地界,且以古北松亭及平州東榆關為界;要約之後,不可與契丹講和;西京管下為恐防收捉阿適道路,所有蔚、應、朔三州,近南界,將來舉兵,欲先取此三州;其餘西京歸化、奉聖等州,侯了阿適回日,然後交割;事定之後,當於榆關之東置榷場;並特別強調:“不如約,則難依已許之約。”(《三朝北盟彙編》卷四)雙方互換國書,立下盟書,是為“海上之盟”。

然而金人背盟,滅遼後,更使北宋完全暴露在金的侵略威脅之下,金兵揮師南下擄北宋二帝及宗室而去,北宋滅亡。

這樣的虎狼之國,豈不是“危牆”?“君子”豈能立下?

他們是讀書人,自然要聽書的。

什麼大漢朝的大復仇主義?

呵呵……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