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都,宮殿建成後即遷都於此。他統治中心日益移入中國內地,成為中國的一個統治王朝。1276年南宋降,1279年追滅南宋衛王於崖山,完成多民族的統一國家。
忽必烈即位後,採納僧子聰等幕僚的建策,依據漢人封建王朝的傳統,頒佈即位詔,稱皇帝。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家以來,從未建立年號。忽必烈始建元“中統”,下詔說:“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表明他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繼承人。
忽必烈借鑑了蒙古、金、宋等國的政治制度,設立行省制度,對某些特殊地方則靈活採用不同的制度,如對吐番地區就採用政教合一的制度。這個制度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都是服務於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為了同一個目標,元朝實行了非常特殊的戶籍制度,重新開鑿大運河,使原來水陸並用的大運河成為真正的運河。開闢海運,用了三十年時間,開闢了從劉家港(今上海)至直沽的近海航行。陸路交通也大力開拓,設驛道、驛站,被稱為“星羅棋佈,脈絡相通”。
他還充分利用原蒙古西征的有利條件,發展了同中東、歐洲的交往。元人形容為:“適千里者如在戶庭,之萬里者如出鄰家。”他允許並鼓勵各國商人在國內經商或經營國際貿易,對各種宗教、文化採取相容幷蓄政策,甚至歐洲的商人、教士往來中國和歐洲之間。忽必烈還親自詢問威尼斯商人尼哥羅兄弟,瞭解歐洲狀況。後來尼哥羅的兒子、著名的馬可·波羅居中國17年,為官元朝,寫下了名著《馬可·波羅遊記》,為東西方文明的溝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羅馬教庭也派出眾多教士來中國傳教,在大都、杭州、泉州、揚州等地都設立了教堂。
西方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醫學都進入中國,如歐幾里德幾何學就在那時傳人中國。忽必烈甚至讓阿拉伯建築師黑迭兒參加元大都皇城和宮殿的設計和建設。中國使節也到達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商船還到達非洲,元人汪大淵隨船到達今坦尚尼亞等國,他還遣使索馬利亞、摩洛哥。摩洛哥商人長住在中國,大批精美的中國瓷器遠銷摩洛哥。忽必烈創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同世界交往空前的朝代。
忽必烈不但結束了中國長期的南北分裂狀態,而且實現了遼東、漠北、西域、吐番、雲南等地區的空前大統一。特別是吐蕃地區首次併入版圖,使中國幅員遠勝漢、唐。他還使各民族人員空前大批相互流動,形成元帝國文化多樣性的顯著特色,尤其是精通漢文化的各族文人學者的湧現,更是前朝沒有的盛事。這其實奠定了中華帝國真正統一的基礎。
只是,忽必烈對內實行蒙古人高於其他族人的歧視政策,特別是對漢族的橫徵暴斂,殘酷壓迫,激起中原人民的不斷反抗。到他身後的幾個皇帝,荒淫腐敗,終於導致農民起義不斷,直至被推翻。
1294年2月,忽必烈病逝於大都,享年80歲。葬在漠北起輦谷(在今克魯倫河上游肯特山南麓)。忽必烈一生知人善任,重視建軍治軍,維護國家統一。他主張政治與軍事並用,戰撫兼施,注重集中兵力,避免兩線作戰;善於運用遠端奔襲、迂迴、圍殲以及步兵、騎兵、砲兵、水兵聯合作戰等戰法,奪取勝利,為元朝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重大貢獻。
任命郭守敬建造北京城
1262年,張文謙向當政者推薦郭守敬“巧思絕人”。元世祖忽必烈召見了32歲的郭守敬。忽必烈驚訝於這個年輕人的才學,這個年輕人陳述了6條治水建議,每說一條,忽必烈都禁不住感嘆說:“任事者如此,人不為素餐矣。”
一個新生政權在其初始階段,總透著幹練與做事的高效率,任人唯賢也是賢明智慧的當權者得以功成名就遵循的一個基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