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動腦筋,可以培養一種立體的開闊的思維空間。
古來釋義老子者多矣,他們的追求在於求出老子的唯一正解,破除可能有的偏差,所以在解釋無為時特別要強調不是完全無所作為,解釋愚的時候強調乃是厚朴。
但是老子的思想與文體實屬另類,他的《道德經》五千言,高度精練,有些地方有些言語(佔全書一半以上)如結論、如格言、如《易經》中之卦辭,如詩,如錦囊妙計,如天意神授,如天象謎語讖語爻辭。語含玄秘,話多彈性,天機未可洩露無遺。他的思想更是高度概括,高度辯證,高度淵深而且變化多端,縱橫馳騁,上天入地,超越生死。
時至今日,作為一個業餘的愛好者、讀者,我絕無能力在所有的章節都尋找出考證出判斷出與分辨出老子書中逐字逐句逐節的唯一正解。世人皆知正之為正,斯不正矣。對《老子》的字句解讀最忌王麻子剪刀,別無分號。我要做的僅僅是大致靠近它們的應有的理解,尊重已有的諸前賢的解讀,大致認同之,全面接受之學習之,同時探討對這些字句章節的進一步解讀發揮的可能性、共鳴讚歎的可能性、獲益啟明的可能性、吟詠賞析的可能性與交流碰撞的可能性。
我要的是可能性,不是唯一性。是討論,不是結論。是眾多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是繼續環繞前行的巨大空間,而不是到此止步的標準答案。
正如轉益多師是吾師一樣,讀《老子》的某些段落,王蒙的感受是:轉益多解是吾解。轉益多解更需自解自愛自賞自作多情(無貶義)是也。
自作多情地閱讀與解讀《老子》,何等地精神享受!
偉哉老子!他提供的不是排他的結論,不是計算得數與實驗報告,不是定理公式處方,不是幾句名言幾條教訓幾項生怕被誤解了的規定。《老子》乃是一座精神的殿堂。不僅是殿堂,而且是一個精神的園地,一個智慧的操練場與遊樂場。
你要在這裡練一練嗎?
第二十一章 惟恍惟惚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最根本的大德,是什麼樣子的呢?可以說它的首要之點,在於決然地服從大道的指引,與大道一致。
道這個東西,具有不確定性、飄移隱現,摸不著抓不住。說是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的吧,自大道中卻生成著永珍。說是惚惚恍恍若有若無的吧,自大道中卻產生著萬物。說這個大道深遠難見吧,其中自有精華元素。而且這種精華元素非常真切可信,它是有效的、好用的。
從古至今人們都知道大道的美名——範疇,大道的美名永存永在。從大道出發,以大道為依據,去觀察萬物的初始化。怎麼樣才可能去知曉萬物的初始化——本源呢?就靠大道。
這一章對道的講述非常重要也非常精彩。
第一,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這樣一種描寫,這樣一種想象推測(只可能是想象推測,老子的時代不可能有涉及宇宙發生、星球生滅、天文學的任何望遠鏡觀看、圖片、資料),十分天才,十分有理。它與他身後兩千餘年後的從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的星雲說比較接近。不論是康德、拉普拉斯、魏扎克、霍伊爾、阿爾文還是我國的著名天文學家戴文賽的關於星雲旋轉、集中、收縮、冷卻、坍塌、扁平化的假設,還是關於宇宙微粒子(其中有精!)的學說,都有與恍惚說相似之處。這說明了老子的發生學想象、發生學假說的天才性。
第二,在老子的關於道、關於玄德、關於穀神等的把握中,與西方的分析性思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