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擊柝報更,以免驚動敵人。佔領外城以後,李祐等開啟城門,接應大部隊進城。接著,李祜、李忠義又按照老辦法,佔領了內城。城裡的守軍直到現在還沒有發覺李愬的軍隊已經進了內城。
三點左右,雪停了。李愬的軍隊一路偷襲到吳元濟的外宅。這時,有人覺察情況有異,急告吳元濟說:“官軍來了。”
吳元濟還在睡覺,笑著說:“一定是俘虜造反,等天亮了,我殺光他們。”
接著,又有人報告說:“城門已經被攻陷了。”
吳元濟仍漫不經心地說:“這一定是洄曲守軍的家屬向我索要禦寒的衣服。”
起床後,吳元濟聽到唐軍的傳令聲,響應的人將近有一萬人,才好怕起來,自言自語地說:“這是誰呀,竟然能攻到這裡!”立即率領左右登牙城抵抗。
當時董重質擁有精兵一萬多人據守在洄曲。李愬對將士說:“吳元濟之所以負隅頑抗,是希望董重質回兵來救他。”
於是,李愬一面派人繼續進攻牙城,一面帶兵包圍了董重質的家。這時董重質的家人正組織家將抵抗,李愬親自叩門拜訪了董重質的母親,並厚撫了他們,這讓董重質的家人又驚又喜,很感激李愬的不殺之恩。董老夫人馬上給兒子修書一封,勸他歸降朝廷。李愬即派柳子野帶兵護送董重質兒子拿了家書去招降洄曲的董重質。
董重質看到家書後,知道大勢已去,得知家屬平安無事非常感激李愬的恩德,丟下軍隊自己單騎到李愬軍營前投降。這樣,吳元濟喪失了洄曲守軍回援的希望。
十七日,唐軍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的百姓爭先恐後地將家裡的柴草放到牙城南門下,幫助唐軍焚燒城門。兩軍一直激戰到黃昏時分,牙城南門被燒壞,吳元濟被迫投降。
隨後,李愬派囚車把吳元濟押送去京城,並且報告了郾城的裴度。
不久,申、光二州以及朗山,吳房等鎮的叛軍共2萬多人相續投降了朝廷。這樣,曠日持久的淮西叛亂終於在李愬雪夜奔襲後結束了。
抓獲吳元濟後,李愬沒有殺死一個投降的人。吳元濟的官吏,部下以及廚師、馬伕等等都和以前一樣,原來是幹什麼現在還是幹什麼。然後將部隊駐紮在平坦的大廣場上等待裴度。
接到淮西行營奏獲吳元濟的訊息後,光祿少卿楊元卿對憲宗說:“淮西有很多珍寶,臣能辨別,我去了一定能得到。”憲宗說:“朕征討淮西,是為民除害,珍寶不是我想要的。”
董重質撇下洄曲軍走後,李光顏率軍收降了洄曲軍。
裴度帶兵進蔡州城後,李愬率軍回到了文城。將領們把這段時間的疑問都提了出來:“李公最開始見郎山失利為什麼不擔憂?在吳房打了勝仗後為什麼不攻取它?冒著大風雪進軍,孤軍深入不害怕,最後竟然成功了,大家都想問原因在哪裡?” 李愬說:“朗山初戰不利,以強示弱,是為了讓叛軍輕視我們,而不防備我們;不攻取吳房,是為了分散他們的兵力,不讓他們都回到蔡州城固守;風雪天氣進軍是因為敵人示警的烽火傳不遠;孤軍深入,是將部隊置之死地而後生,讓他們明白只有戰勝敵人自己才能活下來。這個道理就是:看得遠的人不會只注意眼前的利益,考慮大局的人不會計較細微的得失,不驕傲於小勝,不洩氣於小敗,這樣才能建功立業。眾將士聽了都很信服。
李愬奇襲的成功並非出於偶然。就主觀而言,李愬治軍有方,奉己儉約,待將士仁厚,能得人心;又善於用人,敢於重用降將來熟知敵人的軍情;他能謀善斷,善於麻痺敵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氣,又敢於抓住蔡州空虛的時機,實施偷襲。從客觀來說,唐憲宗和裴度堅定支援,特別是北線唐軍牽制了淮西的主力。這些都為奇襲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王建有《贈李愬僕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