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意外的首秀(八)(第1/2頁)
章節報錯
1939年6月10日傍晚19點12分。 六月的七點雖說天色不比五六點,但依然很亮。 真正天黑,起碼得八點左右。 因為是第一次轟炸成都,所以第13航空隊有些考慮不周。 按計劃,他們要在離天黑不足半小時的時候抵達目標城市上空最好。 不過這次對於日軍海航來說,雖說有些小失誤,但並不是不能接受,就當積累經驗,為下一次轟炸做準備。 “大佐閣下,先頭部隊已經跟支那人的飛機在龍泉山北麓發生了交火。 根據中西少佐的彙報,攔截他們的是7架伊15和5架鬥士戰機,中西少佐已經率領九架轟炸機擺脫了這12架支那飛機的攔截。” 位於龍泉山還有數十公里的空中,作為第二梯隊的九架日軍轟炸機正在以三百多公里的時速快速向成都飛去。 飛過眼前的龍泉山,距離成都城區就不遠了。 作為第13航空隊司令官的奧田喜久司。 照理說他沒必要親自指揮轟炸,但作為轟炸之王的他,自然不想假手於他人。 要知道在他赴任第13航空隊司令官之前,第13航空隊的主要任務並不是負責轟炸。 在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以鹿屋、木更津兩個航空戰隊編成第一聯合戰隊,負責戰略轟炸;以12、13兩個航空戰隊編成第二聯合戰隊,負責制空戰鬥。 可如今制空戰鬥的需求減少,陸軍航空兵就足以完成日常的制空戰鬥。 因此,第13航空隊開始大量配備九六陸攻,逐漸向戰略轟炸的任務過渡。 同時,奧田喜久司調任第13航空隊司令官更有鍍金以便提升的意味。 要知道他在1935年就晉升為海軍大佐,並擔任神威號水上飛機母艦艦長。 此後,又升任聯合艦隊航空本部總務課長。 作為已經離開一線作戰部隊的他,想要晉升少將顯然有些難度,他需要一個跳板過渡。 因此他被調到了第13航空隊。 只不過他並不想被別人說成沒本事,因此也想在任期內讓自己‘轟炸之王’的威名響徹在中國戰場。 之前幾次對萬縣、宜昌以及重慶的轟炸,他也參與過,但都順利返回,而且也是小打小鬧。 聽到手下人的彙報,奧田喜久司笑著點點頭,“喲西,告訴中西少佐,讓他按照既定目標轟炸鳳凰山機場。 同時催促村田少佐,讓他的飛機儘快跟上。” 這次轟炸,三個梯隊的轟炸機各有目標。 第一批的九架轟炸鳳凰山機場,第二批九架目標是飛機制造廠,第三批的九架就是成都航校。 而這也是三個非常重要並且是很好尋找的目標。 “嗨!” 但沒一會兒,無線電中就傳來先頭部隊遭遇攔截的訊息。 。。。。。。 “給我想辦法攔住這些轟炸機。” 在龍泉山北麓以西的金堂縣上空,剛剛抵達這片空域的徐彥謀就看到九架轟炸機徑直朝著自己這12架戰鬥機飛來。 要知道,第7中隊可在他們的前面,可如今只看到四架鬥士戰鬥機飛來,卻沒看到伊152戰鬥機。 當然,有可能是被擊落,但徐彥謀更覺得是因為伊152追不上日軍轟炸機。 很簡單,九六陸攻如今的改進型換裝了金星41型(1080馬力)發動機,速度更快。 鬥士戰鬥機還能追上,只是數量有些少。 不等徐彥謀豐富,第8中隊的12架飛機就衝了出去。 伊153戰鬥機的速度並不比民27式C型戰鬥機差,最快速度可以達到444公里每小時,只比民27式C型戰鬥機。 而且伊153戰鬥機的火力更為強大,標配4挺7.62mm機槍。 而民27式C型戰鬥機速度快,也有少了兩挺機槍的原因,當然更多是航空研究所在技術上還不成熟,因此早期的三個子型號都是兩挺機槍。 面對轟炸機,兩挺小口徑機槍自然是不如四挺小口徑機槍。 因此那4架伊153戰鬥機和後面追來的4架鬥士戰鬥機就成了攔截這12架轟炸機的主力,剩下的7架民27式戰鬥機更多是輔助。 此時的天空中,太陽距離落山很快了,天空中飄起了一片片被夕陽染紅的雲霞。 而在這美麗的天空中,敵我雙方正在激烈地戰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