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來的民望總有一天會坐吃山空。如今,困擾法蘭西多年的財政危機正式過去,他不僅藉此收穫了比以往更多的民望,更是令上至新貴族,下至資本家、普通民眾在內的所有人,都認可了他的地位。
1774年的財政計算完成後,1775年的財政預算也已經制作了出來。
路易在1774年重新開闢的東方航線,以及在這一年制定的東方殖民戰略,並沒有在1774年收穫成果,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因此,在1775年時,加大東方的投資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開支預算。
在馬達加斯加和東非沿海的殖民地已經相對穩固,因此,1775年的殖民戰略便是往更東面擴充套件。東南亞的緬甸、暹羅,甚至是清帝國,都是今天需要接觸的目標。特別是正在戰爭中的緬甸和暹羅兩國,正是向那邊擴充套件勢力,建立殖民據點的好時機。
海外的殖民地雖然重要,但若是沒有強大的軍力,殖民地也不可能穩固。能夠保護海外殖民地的是海軍,而海軍的組成是軍艦,製造軍艦的卻是金錢。
法蘭西海軍在七年戰爭時曾經全毀,現在的海軍和軍艦都是戰爭之後建造,所以,雖然在軍艦數量上不如不列顛海軍,可是在軍艦的質量上,法蘭西海軍卻優於不列顛海軍。
現在的法蘭西海軍,擁有戰列艦五十二艘,且大多是火力、機動性配合協調的擁有七十四門火炮的三極艦,而這些戰艦由於建造時日尚短,因此並不需要過多的維護費,這便允許了新戰艦的建造。
勒阿弗爾、佈雷斯特、拉羅謝爾、馬賽、土倫、巴斯蒂亞等港口都建有造船廠,只要金錢、資源允許,法蘭西可以同時建造十二艘戰列艦或二十餘艘小型護衛艦、商船。如今金錢和資源恰好允許,位於影響軍艦建造的便是水手、火炮和指揮官。因此,1775年的計劃是在佈雷斯特、土倫、巴斯蒂亞建造六艘戰列艦,其中一艘是擁有一百二十門火炮的一級艦,其餘五艘均是七十四門火炮的三極艦。
不列顛海軍現在的海軍力量極為強大,至少擁有六十餘艘戰列艦,在戰列艦的數量上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海軍擁有的戰列艦都要多,而且不列顛王國有著巨大的工業潛力,能夠在數年之內製造出數十艘戰列艦。因此,為了隨時可能到來的戰爭,法蘭西在擴充套件海軍規模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外交。
西班牙是波旁家族統治的王國,同時還是不列顛王國的老對手,憑著這種關係,它與法蘭西一直站在一起。不過,路易對那位馬德里的親戚並不放心,所以,西班牙會是1775年法蘭西外交的重點,必要的開支少不了。
荷蘭與不列顛同是新教國家,可是它在海上的利益卻屢屢被不列顛所掠取。荷蘭的海上力量以商船為主,戰列艦至多二十艘,但是,它的國土卻恰好在拉芒什海峽的東面,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爭取它的支援,可以分散不列顛海軍的兵力。因此,在1775年的外交計劃中,路易將荷蘭作為了一個突破點。
海軍、外交事務開銷巨大,但是,法蘭西畢竟是一個以陸軍立國的國家,陸軍的花費卻比海軍和外交的花費之和更多。
在此之前,海軍和陸軍的花費比為一比五,陸軍的花費是海軍的五倍。這種情況在1774年已經被路易修正為一比四,不過,比例的下降並不代表實際數額地降低,兩者都在增加,只是海軍增加的比陸軍要多。
1775年的陸軍預算將於1774年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更低。陸軍與海軍的預算比將會降至一比二,甚至更低。畢竟陸軍的改革已經結束,暫時並不需要建立一支新的軍團,武器也不需要大量購買,僅剩的開支專案不過是武器護養、彈藥補充和人員開銷。
路易在將目光放在國外的同時,也並沒有忘記國內的情況。貴族們雖然安分守己,但為了防止他們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