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究竟好在哪了,陳鳴還真的說不出來。

在陳鳴的認知中,骨瓷這玩意逼格高!

他還知道骨瓷的出現純屬偶然,嚴格地說,骨瓷是一種不太成功的仿製品,可是歐洲人從失敗的仿製中卻得到了異想不到的美妙結果。歐巴羅人太愛景德鎮的薄胎瓷了,亦稱“脫胎瓷”、“蛋殼瓷”。這東西在明清之交時期傳入了歐洲,讓整個歐洲震驚!

中國自家人的史書《陶記》上都這麼的說這種瓷:“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讚美至極!

歐洲的說法也不差:“比紙還薄,比牛奶還白,比玻璃更透”(直譯)。

這種瓷器在歐洲價值連城。一件瓷器甚至可以換回一支軍隊。更為神奇的是,這種瓷器甚至可以做成燈具,卻有著比玻璃燈更加奇幻的效果。

為了得到“比玻璃更透”的效果,1794年,英國發明家威廉華爾森在陶土中加入了動物骨粉。骨粉在經過高溫後可以獲得氧化鈣,這是西方的玻璃工藝中已經非常成熟的技法,是一種很有效果的助溶劑,還容易形成玻璃類物質。然後一種歐洲自己人的陶瓷被髮明出來了。雖然直到今天它也很難達到薄胎瓷1mm…2mm左右的厚度,而且色調中略有偏紅,無法真正實現高白的色彩,骨瓷是奶白。

在陳鳴來的21世紀,倒也沒人將骨瓷與脫胎瓷來媲美,後者根本就是藝術品,其價值遠不是骨瓷可比的。脫胎瓷已經不算是瓷器——日常所用,而是一種高價值的藝術奢侈品。

反正陳鳴不覺得骨瓷真的有它的逼格那麼高杆,但這對於中國瓷器製造是一種創新,應該能產出不小的價值的。更何況,有一才能有二啊。它對於陳鳴的意義,絕不是它所代表的產業之經濟利益。

……

感謝書友‘通天峰’、‘yl太帥’的打賞。我也是河南人,但我不是魯山人。

第五章 再接再厲,繼續發明

ps:新書上傳,求收藏,求推薦,求點選,求支援!

魯山縣城南,陳家院子。

從縣衙下班回到家中的陳惠沒有去吃飯,而是急匆匆的走進了書房。下午時候他在簽押房接到了老二從土門傳過來的書信,這一下午就心神不定的。勉強在衙門裡保持著‘風度’,回到家中就顧不得了。

陳惠為人穩健沉定,這樣急匆匆的樣子,在陳家真一年也見不到一次。

陳高氏倒是知道原因。下午時候土門的老二差人向家裡送來了一個大木盒,一塊遞來的還有陳鳴的一封問安信,陳高氏抓人問了幾句陳鳴在老家的情況,知道陳鳴回土門沒幾天,就拿出了一個瓷器的新配方,昨日新瓷已經出窯了。老二這次差人送來的木盒子裡,十有**就是新出窯的瓷器,並且還有兩封信被這人直接送縣衙了。

書房裡視線已經有些發暗,陳惠放下手中一個色澤有些偏紅的小碗,拿起一塊奶白色的殘片對著小碗輕輕一敲,一種不同於往日瓷器的聲音傳入耳中。“真的有迴響!”

陳惠眼睛更亮了。這土門窯的陶瓷較重較厚,兩個碗相碰發出的是“叮”的聲音,基本沒有迴音;而這骨瓷就不一樣了,堅硬度果真比陶瓷要高出一等,碰撞後發敲鐘一樣清脆的“鐺”的聲音,並且有迴音。

陳惠目光移到桌案上放的那封書信上,如果老二說的是真的……,他起身走到燈前,用火刀點燃了油燈,然後回身拿起木盒中最白的一塊殘片,對著油燈輕輕一遮,目光中的喜悅徹底迸發出來。“好,好,好!果然透明!”

“此器大有可為,大有可為!”陳惠已經不去考慮自己寶貝兒子從哪一本殘書中得到的這個方子,反正這個方子現在就是自家的了。雖然第一次燒製不算成功,一千件骨瓷製品,燒成的不滿百件,其中呈奶白色澤的更是隻有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