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整天看書的日子,當然這種看書的日子和前世大不一樣,薛虯每天可以出去和石鐵練武,可以和妹妹寶琴一起彈琴學曲,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可以學畫畫,可以學下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時也會去醉仙居喝茶,聽一下最近的一些事。偶爾也會遇見劉昇,可想而知兩人又是一番聊著。劉昇經常會帶著一些他新寫的文章或詩作讓薛虯看一下,指點一二。其實薛虯對於劉昇請自己指點一下,實在是不敢去做,畢竟自己真的不算一個古人,沒有劉昇那麼深厚的古文功底,因此很多時候都是薛虯反過來請教劉昇。劉昇也不愧是院試第二,經常說的一些話都能讓薛虯想通很多事劉昇其實有時候也有些奇怪薛虯的一些問題,明明都是很基本的,但是居然還是會問。對於劉昇的疑惑,薛虯只是淡淡一笑,依然故我。但是對於薛虯提出的一些觀點,看似不合常理,但仔細想想又很有一番意味。兩人討論的異常激烈。
紫玉在五月份出嫁的,薛虯親自去祝賀了。接著就是竹青準備嫁給徐掌櫃的二兒子徐巖,六月份出嫁。藍蕊也被薛虯提上來做貼身丫環。
時間就這樣悄悄過去,這期間薛虯給義父林如海寫了好幾封信,但這隻有最初的幾封收到回信,後面的都了無音訊,石沉大海。
越是這樣,薛虯心裡就越是擔心。不知道現在義父究竟怎麼樣了,有沒有出什麼事。
心裡一直裝著一塊大石頭,整天都不能安心。
直到七月,離鄉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才有了義父林如海的訊息。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只如初見
林如海回信中沒有提他如何了,只希望薛虯能來揚州一趟。
看到這裡,薛虯的心就不知不覺地沉了下去。並沒有提林如海如何了,只希望自己能趕過去。這信中的意思實在是讓人不得不多。但在薛虯的記憶中,林如海是將近年底去世的。現在才七月,應該不會有什麼事。想到這裡,薛虯心裡放心不少。薛虯急忙跟母親說了這件事,表示自己要去一趟揚州。
薛太太看完信,嘆了一口氣,“你多帶幾個下人,以防路上出現什麼事。去準備吧!只是別忘了一個月後的鄉試。”
薛虯點點頭,又道:“不需要帶那麼多人,就只帶白夏吧!”
薛太太卻擔憂道:“只帶白夏?這路上萬一發生點什麼事,可怎麼辦?”
薛虯道:“母親不用擔心,兒子學武也有三年多了,不會有什麼事。人帶多了,反而不利於趕路。”
薛太太聽薛虯這麼說,也只能勉強同意,只是心裡還是不放心,一個勁地叮囑薛虯路上注意安全,要記得加衣別受涼了。
薛虯只能一一應是。
薛寶琴聽說哥哥要去揚州,心裡也很擔心,但知道這件事哥哥已經決定好了,只好在心裡期望一路順風。
綠蓮和藍蕊正替薛虯準備著一些衣物,忙碌著也不斷地說著,“大爺,路上注意安全,在船上晚上很冷別忘了加衣。還有——”
薛虯笑了笑,打斷道:“放心,我又不是小孩子。”
一切準備好後,薛虯就和白夏二人,乘著去揚州的客船往揚州去了。
詩人李白曾有詩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現在薛虯雖然是七月下揚州,但心裡對於揚州美景還是很期待的。瘦西湖,觀音山還有大明寺,都是不可不去一看的美景。
白夏是第一次跟著薛虯出遠門,心裡很是興奮。在甲板上閒不住一會這瞧瞧,一會那看看。古代客船有兩層和三層之分,最底下一層是放貨物,上面的是住人。當然也有一些貧苦人家只能坐最底下的一層。
薛虯本身是第一次出遠門,但前者曾經跟著父親到處行商。薛寶琴後來所作的懷古詩就是跟著父親到過那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