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好萊塢也欣然為她們的犧牲埋單,各大電影節獎項雙手奉上。
其實,仔細想想,一味強調內在忽視外表,難道不也是種歧視?
瑪格特羅比搖搖頭,不再去想這麼多,與劇組其他人一起,應酬起前來參與點映的嘉賓。
晚上七點整,文藝人大劇院裡面座無虛席,《迭戈羅斯》的點映準時開始。
“作為一個導演,拍攝與自己關係緊密的人的傳記電影是大忌!”
坐在第三排的位置,《好萊塢報道者》的專欄影評人託德麥卡錫對自己的老朋友肯尼斯圖蘭說道,“墨菲斯坦頓一向是個聰明人,為什麼會做如此不明智的選擇?”
“先看電影。”肯尼斯圖蘭指了指亮起的大銀幕,“看完電影再說別的。”
託德麥卡錫的眼睛也轉到了大銀幕上面,“好,我們先看電影。”
不止是他們,周圍坐了不少來自其他媒體以及擁有網際網路專欄的影評人,但年齡都要比他們小不少。
所有人都看向大銀幕,這部影片雖然投資不高,宣傳推廣活動也不多,但爭議和關注卻不少,墨菲斯坦頓為他的毒販朋友拍攝的傳記片……
如果墨菲斯坦頓為他的朋友唱讚歌,那他們就有話說了。
二十世紀福克斯和斯坦頓工作室的片頭迅速閃過,銀幕上出現了明顯是俯拍的鏡頭,鏡頭開始時是彩色的洛杉磯市區的全景,隨著鏡頭越拉越緊,畫面色彩越來越淡,色調越來越陰暗,最終變成烏雲壓頂一般的黑白色。
在黑白鏡頭的襯托下,從大銀幕上閃現而過的洛杉磯貧民窟陳舊、破敗而又混亂,看起來不像是美利堅,更像是非洲……
託德麥卡錫不禁低聲讚歎了一句,“鏡頭和色彩的運用與變換簡直渾然天成。”
“揭示出美利堅最差的那一面……”
這個鏡頭刨除技術因素,所包含的內容恰好撓到了肯尼斯圖蘭這種老人的癢處,他是個地道的洛杉磯人,曾經的天使之城不就是這個爛樣嗎?他點著頭,“真正的藝術家,要有揭開表面浮華,顯示內裡膿瘡的勇氣!”
墨菲斯坦頓無疑是一個非常勇敢的電影人!
相比於他們這些老頭,周圍的幾個年輕影評人也在點頭,尤其是擁有網路專欄以及在社交網站很有影響力的克洛斯伊斯梅爾。
“美利堅好嗎?”
如果十年錢有人問他這個問題,他一定會回答:美利堅是這個世界的天堂!
但長大之後,他發現這個國家有太多的不公,有太多的陰暗,有太多的腐敗,有太多的讓人作嘔的東西。
於是,作為網生代的他思想漸漸產生了變化,自己的國家實在是夠爛的!
成為影評人後,克洛斯伊斯梅爾以尖酸刻薄而聞名,那些美國拯救世界的影片,總是被他加以仍潮熱諷!
世界如果需要美利堅來拯救的話?誰來拯救腐爛透頂的美利堅?
秉持著這種觀念,當他看到鏡頭中以浮華著稱的洛杉磯那最見不得人的一面,在一部影片的最開頭,就被導演毫無保留的揭示出來,情緒瞬間就被調動了起來。
黑白的畫面越拉越近,鏡頭中漸漸出現人影,槍聲驟然響起,一個拉丁裔應聲而倒,隨著鮮血濺起,畫面在血紅中恢復了彩色。(未完待續。)
第六百一十六章荼毒人類
槍響過後,一名黑人被另一名黑人槍殺,橫屍街頭,鏡頭移動,一個冷漠的少年從路對面經過,對這一切彷彿視而不見,繼續埋頭前行,畫面隨之切換到了他的視角,洛杉磯貧民窟的各種混亂的場景一一上演。
吸毒的癮君子,打架的小混混,骨瘦如柴的乞丐,毫不作為的警察,全都出現在少年的眼前。
畫面雖然變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