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求這名演員賠禮道歉,並從劇中消失!
結果呢?結果就是劇組乖乖按照觀眾要求,先讓這位黑人演員誠懇道歉,再與他終止合同,踢出劇組。因他是劇中男二號,所以給他安排了一個結局:在婚禮現場“悔婚”,突然腦子斷篇,說“我不想結婚了,給你自由吧,拜拜”,然後從教堂走出去,自此徹底從本劇消失,留下那個韓國新娘在教堂的風中凌亂……
合理嗎?從劇情上講,很不合理。必須這麼做嗎?必須,因為觀眾有呼聲。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觀眾倒逼劇情的例子,而美劇中幾乎所有的審查,都來自觀眾,所有的禁忌,也都來自於觀眾“不想看”。
第六百三十三章用事實講話
像《紙牌屋》這種典型的商業劇集,當然不能觸動大部分觀眾的普遍性禁忌,墨菲跟什麼過不去,也不會跟市場和收益過不去,一直到新年過後,他才確定了最終版的劇本,《紙牌屋》第一季的籌備,也正式開始。
之前跟隨保羅威爾森拍攝《權力的遊戲》的幕後職員,大部分會繼續與斯坦頓工作室合作,少部分空缺的職位,也可以透過招聘來解決,好萊塢永遠不缺乏苦苦等待機會的人。
新年剛過,劇組正式成立,除了一些必要的事項,墨菲基本把籌備工作交給了保羅威爾森,而且蓋爾加朵會掌控全域性,也不必擔心劇組出現意外狀況。
隨著2012年到來,新一屆的奧斯卡越來越近,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也在2011年的最後一天,給多達近六千名的成員,郵寄出了奧斯卡提名名單的選票,已經透過報名審查的《迭戈羅斯》自然也在眾多候選名單之中。
過了新年,《迭戈羅斯》的點映規模擴大到了二十家影院,媒體口碑和專業口碑依然出色,觀眾口碑雖然還是之前那樣,但在墨菲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的苦心經營之下,倒也沒有出現大幅度的下滑,尤其是黛西被捕事件,導致影迷對墨菲本人的好感度大增,連帶著這部影片也收到了一大波的好評。
但影片的點映票房始終沒有大爆過,最新的一個週末的點映票房連兩萬美元都沒有達到,即便影評人吹捧影片的力度很大,甚至絕大多數影評人協會評選的2011年年度十佳影片中,《迭戈羅斯》都位列其中,卻對票房幾乎沒有多少推動作用。
面對這種情況,墨菲是真真正正感受到,時代確實改變了。
如今這個時代,職業影評人實際上對觀眾指導性不大,最多影響到第一週票房,在這之後觀眾更願意相信親朋好友,乃至網際網路上一些影迷評分網站的評論。
在墨菲看來,美國的影評有兩種:一是面對普通觀眾的,另一種是學者影評,絕大多數影評人為主流報紙、雜誌、電視臺工作,他們和電影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堪稱好萊塢的喉舌。
美國也經常傳出影評人因收受各種好處而違心讚揚電影的訊息,這種不是從客觀的角度、而是牽涉了個人利益的評論往往價值不大,以至於會誤導觀眾。
不過,近些年來,墨菲能清楚的感覺到,職業影評人所表達的觀點實際上對觀眾指導性不大,許多時候很多影評人眾口一詞評論某部影片差,但觀眾不予理睬,影片的票房依然很好,而像《迭戈羅斯》這種影評人口碑爆棚,觀眾卻不買賬的影片,則比比皆是。
這與時代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興盛有關,也與影評人職業化必然會附加的商業效應脫不了干係。
比如在電視節目上做影評的人必然要考慮節目的收視率,在形式上要吸引觀眾,評論中要不斷找出詼諧有趣的話以博取觀眾的好感,而不是在於觀點有多麼深刻,這就使得他必須對大多數影片採取積極的態度,如果不斷否定影片,容易使觀眾對節目產生反感。
為了討大眾的喜歡,在評論電影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