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永安。
皇帝和盧國公一番好意,謝逸當然不會拒絕,“一家三口”共乘馬車,欣然踏上西去長安路。
原本想與嫂子杜氏多些共處時間,謝逸甚至制定了一套心理攻勢計劃,希望能夠開啟杜氏的心防,幫她解開心結。
可是真正上路之後,謝逸才遺憾地發現,別說深入交談了,就連共處的機會也不多。
一來是李世民總喜歡傳召眾臣議事,如此一來,少不得策馬隨侍龍輦之旁。時而有臣與謝縣子親切攀談閒聊幾句,自然不能不給面子。
一眾臣子,無論文武,只要年歲不老,基本全都策馬而行。作為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郎,天無雨霧,謝逸實在沒有理由乘馬車。
倒是李治和晉陽公主,覺得待在父皇身邊太悶,紛紛要求與謝家同行,在杜氏的照料下與小蠻玩耍。李世民生怕兒女途中太悶,並不拒絕,欣然應允。
謝逸一番計劃頓成奢望,難以實現。唯有夜晚宿營時,能夠共進晚餐,眾目睽睽下,同帳而眠肯定是不能。尤其是晉陽公主賴著不走,要求與小蠻同宿的情況下,謝逸只得獨守空帳,甚至得小心護衛。
不過大多數時候,謝逸都是呼呼大睡。畢竟,內有王永安站崗,外圍有李孝恭戒嚴,程知節守在御前,河間郡王府二郎君李崇晦則率禁衛巡視營地。
如此情況下,安全方面似乎沒什麼可擔憂的……
第七十四章 刺王殺駕(上)
聖駕回京,可不是悶著頭一路直呼呼地返回長安。
途中少不得要有耽擱,這次不是遊玩,而是視察和慰問。
除了洛陽,中原臨近的州縣也有水患出現。尤其是陝州,黃河甚至一度決口,幸好及時堵塞,才沒有出大問題。
但洪水依舊淹沒了數十里地,有不少百姓無家可歸。皇帝從此經過,少不得要去探望一下,並視察黃河堤防,些許文武也少不得跟隨侍君,淮陽縣子謝逸不得已也在其列。
由於秋季雨水充足,儘管到了十月間,黃河水位依舊很高,河面上舟船來往,河面縴夫匆匆,頗為繁忙。
因為前段時間連綿大雨、洪水、以及決口問題,從洛陽前往長安的漕運中斷了許久。致使長安物資短缺,糧價已經開始有小幅上漲。
而今航道疏通,漕船正在加班加點,趕在冬季枯水結冰之前,運送更多糧食前往長安。否則今年冬天,關中或許出現缺糧狀況,且糧價飛漲會是必然的。
此時的黃河尚未如後世那般是地上懸河,但已然開始出現泥沙淤積情況。很難想象,待唐朝這兩百多年過去,關隴進一步開發,生態破壞,黃河水患會何等嚴重。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上,後世的宋朝成為買單的冤大頭,黃河水患嚴重,決口和改道幾乎是家常便飯。
也許而今開始便做點什麼,後世的黃河水患會減輕不少……
河堤之下,洪水雖然褪去,但還有不少地方是水澤,頗為泥濘。沿途搭建起許多竹木帳篷,失去房屋的百姓暫時棲身於此。
“崔知溫,朕下旨讓儘快修復的房屋怎樣了?”
“陛下,臣已經組織勞役修造夯土房,以備災民過冬。”陝州刺史崔知溫趕忙回答。
“好,天氣已經冷了,最遲在落雪之前,務必要讓災民搬進去。”李世民沉聲道:“要是房舍不夠,那你就在陝州城裡借房舍,實在不行把你的刺史官署騰出來……總之,不能有災民餓死凍死,否則唯你是問。”
“臣遵旨!”崔知溫領命,不敢也沒有絲毫怨言。畢竟李二把自己的行宮都拿出來收留災民了,刺史府有什麼不能的?
也許是不放心,也許是為了展現君王愛民如子,李世民這一日的行程從早忙到晚。
本來按照既定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