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公還談什麼‘人心’吶。相反,皇上只有削除藩王,讓皇上所在之處成為天下百姓的歸屬,這樣才能有榮國公所講的人心所聚,再說了,軍隊的戰鬥力,那是打出來的,可不是等出來了,若是連小小藩王的一兩萬人都收拾不了,朝廷要他們還有何用啊?”
黃子澄暗笑,“臣附議。若咱們不趁早削弱藩王勢力,日久,他們的根更深,勢更大,到時再想動他們只怕更難咯。”
梅殷力勸,“可是如今他們已經根深勢大,我們已經處於被動,此時我們只能加強自己的勢力,而不能選擇盲動呀。”
齊泰不以為然道:“臣附議削藩,此事拖得越久,皇上您和藩王的矛盾就會越深,眼下代王殿下就是很好的例子,到那時只怕各地藩王都會有所準備,咱們再想有所舉動,更難。倒不如現在趁其不備,打他們一個猝不及防的好。”
這一句話說動了朱允炆,若真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那是最好的了,既省去很多麻煩,還可確保一戰取勝。
前思後想,終於一錘定音,“朕決定了,同意眾位愛卿所奏,藩王勢大,對於朝廷始終是一隱患,早日除去的好。”
梅殷頹然,無話可說。
可是眼下有個更難的問題出現了,朱允炆問道:“那眾位愛卿以為,削藩具體應如何行才好?”
齊泰得意的看了眼梅殷,上前奏道:“皇上,藩王若想鬧事,必然會看向藩王之首,也就是燕王殿下。所以皇上應當首先拿下燕王,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其他藩王自然不敢亂來了。”
梅殷見無可挽回,只好又諫言道:“臣附議。”
朱允炆問道:“姑父同意了?”
梅殷也是無可奈何,“若是皇上真要削藩,首先必須拿下燕王朱棣。”
“為何?如今燕姑娘在朕的宮中不說,四皇叔的兒子也在朕的宮中,而且他素日裡並無大錯。”
“皇上,從燕王一方設想,臣不認為區區一小女子能夠遏制住他,從皇上一方設想,我們削藩,削的自然是威信最大,地位最高的,並不論他是否有過,而且第一戰能夠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那自然就要削掉最難的那一個,所以,必須是北平的燕王朱棣。”
齊泰也道:“皇上,燕王朱棣在北方近二十年,藩地從未動過,這麼多年來,他參與的剿滅叛亂,抗擊蒙古的戰鬥不下數百,而且他在北平四周規劃建設,廣交各地能人志士,其軍心民心都不是其他藩王可比的,其勢力也不是咱們可估的。皇上,燕王不可留。”
朱允炆緩緩道:“愛卿所言頗為有理。”
夏原吉嘆道:“皇上,燕王殿下這麼多年一直駐守邊關,抗擊元朝殘留軍隊,他對大明江山功不可沒呀,再說,燕王殿下是眾多藩王中最恪守本分的一位,他實為諸王之表率。您不能因為要先發制人,就拿燕王下手呀,那樣其他藩王豈不心寒嗎?”
朱允炆有些為難,正如他所說,真要辦了四皇叔,自己也於心不忍,實在狠不下那個心。
戶部侍郎卓敬站出來說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可行否?”
“說。”
“漢武帝為防諸侯強盛,曾實行過‘推恩令’,如今各藩王子嗣頗多,若是由他們的兒子瓜分其父的屬地,這樣一來,根本不需要皇上您動手,藩王的權利自然也會被分散的。”
“此舉好呀。。。。。。”一時間不少大臣讚歎。
朱允炆也為此建議頗為動心,至少這樣免了自己和皇叔之間的衝突了。卻聽梅殷叫道:“不可!此舉萬萬不可!”
“為何?”
“皇上,此舉只在漢武帝一朝實行過,其他朝君王卻未用過,可知為何?”
“姑父請說?”
“漢武帝有衛青李廣,霍去病趙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