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王就用不著讓高熾跟你守住北平啦。”

“所以,本王應該還有別的計劃對嗎?”

“本王還想順手牽羊,你覺得如何?”

“原來如此,”道衍佛手施禮,“王爺高明。”

“羊需羊圈才行,所以,北平可別給本王弄丟啦。”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道:“對啦,你把城外西南的盧溝橋上計程車兵全部撤走吧。”

道衍好笑道:“王爺您也太小瞧李景隆了吧。城內已空,您還害怕他不來嗎?”

“本王是擔心高看了他,怕他不知道自動進甕呢。”

“王爺放心吧。”

☆、杯酒釋兵權

朱棣領著一支大軍浩浩蕩蕩的東進永平府了。

探馬回稟:“攻打永平的領軍將領是江陰候吳高,耿炳文二子耿瓛還有遼東總兵楊文,共八萬多人。永平府的都督僉事谷詳拼死守城,已經十分吃力啦。”

“王爺,末將去吧。”

朱棣擺手,“來人,射箭入城,告訴谷詳援軍已到。讓他們一定要守住。”

“是!”

“王爺是什麼意思?”

“傳本王令,永平城外二十里處紮營!”

說著,朱棣下馬帶領眾將軍往山上走去,俯瞰四周,感慨道:“永平,通州,薊州,山海關,都屬於邊關重地,城牆堅固,易守難攻,所以吳高他們想要強行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

“是啊,夏天,咱們拿下這裡都不敢打硬仗,這幫人居然想蠻幹?不知道要枉死多少將士性命呢?”

“王爺,可是咱們不就是來救援的嗎?為什麼還要在二十里外紮營?”

朱棣長抒一口氣,笑道:“既然他們一時間攻不下來,本王當然不急著救了,何必非要跟他們打一仗呢,他們徒添死傷,咱們可沒有必要。”

張玉問道:“王爺有主意了?”

“剛才陳亨將軍說的不錯,夏天,本王攻打這幾座城池沒有打硬仗,雖然現在我們由攻變為守了,但是本王還是不想打硬仗。”

朱棣清亮的眸子一笑,“淮陰侯吳高乃開國大將吳良之子,他的侄女兒也就是湘王的王妃,他曾在北平都政司練兵,此人的確很用謀略,帶兵征討百夷,土司,還是很會打仗的,不過,此人很膽小,五六年前,他被北平都政司裡的人陷害,居然一句辯駁的話都不敢說,所以被貶去了廣西。”朱棣看著遠處,不急不慢笑著:“本王認為解決了他,就可以啦。”

“王爺,可是領兵的是遼東總兵楊文呀。”

“你們看他蠻攻永平,你們認為他會打仗嗎?”

“哈哈哈……”

朱棣接道:“至於耿瓛,他的父親剛剛被削去了職務,他心裡應該不快活吧,捉到他之後,務必好生招待,然後放了他,本王要他念著恩,有氣就找朱允炆去吧。”

“好!聽王爺說話真暢快,就照王爺說得辦!”

張玉點點頭,“王爺還想用計?”

“而且是,故技重施。”

張玉明白了,聽王爺話的意思,是想像攻打山海關那樣,反間計呀。“可是他們那邊沒有像陳亨將軍這樣的自己人,作為內應啦。”

朱棣哈哈笑道:“那我們就把他們引出來嘛,你們知道嗎?永平府自古以來,就有‘三山不顯,四門不對’的說法,曹操在此建城也算是頗費了心思的,整個府城建在三座山中間,交叉相連,從城內看不見山,從山上也看不見城。你們說,這是不是絕好的伏擊地?”

一番話說完,大家都明白了他的用意,紛紛信心十足的點頭贊同。

“那王爺要如何把他們引出來?”

朱棣想了想,說道:“寫信告訴楊文,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