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收入也不過剛好能夠支付家裡的各種開銷,日子過得緊巴巴。無奈之下,不少青壯年只好是外出打工,奔向珠三角出賣苦力。
外出打工的村民大多隻念過小學初中,極少有讀過高中的,甚至還有些半文盲的存在。
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村民們到珠三角之後,大多從事的都是最辛苦的體力勞動,不是進廠做流水線上的裝配工就是在建築工地上揮灑汗水。
即便是如此,村民們依1日是樂得到外面打工,雖然辛苦一點,但是月底總是能夠見著白花花的雲子。省吃儉用一年下來,也是能夠存下三五千,比在家裡種田強多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去廣東就成為了很多青壯年的唯一選擇,以至於很多留守在家裡的老人小孩一被詢問開口就是’去廣東’。
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去廣東打工導致了梁村不少的田地丟荒,放眼過去,不少的家庭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孩,顯得特別冷清。
每當臨近春節,外出打工的村民就如同候鳥一般返回梁村,在家裡過往春節之後再前往珠三角繼續自己的打工生涯。
集中往返的村民給交通部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也是所謂‘春運’的主力軍。
青山縣目前還沒有通火車,村民們往返珠三角的主要交通工具還是長途大巴車,很容易受到天氣狀況的影響。這不,往年在臘月廿三的之前就有不少的打工者回到村裡,今年由於受到凍雨的影響,一直到了甘三那天之後,才有村民陸續抵達梁村。
春節對於中國人有著很特殊的意義,這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寧可花上半個月的工資購買昂貴的車票,也要回家過春節。
回到闊別一年的家鄉,不少村民都被村子的變化給吸引住了。
在青雲碼頭的時候,大家都已經是被泊位增加、設施完善的渡口碼頭給嚇了一跳。畢竟,大多數的村民數十年來都是習慣了原來那座用青石和沙石修建的簡易碼頭,乍一看到水泥澆築的新碼頭,都還是有點驚訝。
不過,村民們更大的驚奇還在後面,從青雲鎮上到梁村,一條筆直寬闊的柏油路替代了原先那條破破爛爛的機耕道。
短短的一年之間,村子裡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幾乎讓外出打工的村民感覺一陣眼花繚亂,看都看不過來。
除了肉限可以看出來的變化以外,村民們還是能夠感覺到村子裡的精神面貌以及幹勁比往常好了很多,也不知道這些變化從何而起。
每天,太陽昇起之後,在梁村村子中央的大榕樹下,總有很多村民坐在那兒一邊聊天一邊曬太陽。不過,那些打工回來的村民們卻意外的發現,自己留在家裡的同伴、夥計一個個變得忙忙碌碌,天不亮就往湖邊的沙地那兒跑。
無奈之下,這些村民只能是自個聊聊在珠三角的打工生活,聊聊城市的繁華以及打工者的艱辛。
在很多人的眼中,城市是美好的,有著高樓大廈,有著車水馬龍,還有燈紅酒綠。
不過,在打工者的眼中,外出打工其實就是放牛一般的生活,城市的繁華永遠不會是他們生活的主色調。
大多數的打工者都是在大城市郊區的工廠中上班,車間、食堂和宿舍之間三點一線,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和金錢到十幾公里以外的市中心遊玩。都市的繁華只是存在於電視畫面之中,對於珠三角的印象,很多村民的印象不過就是繁忙的工廠、雜亂的民房以及遠處的農田。
即便偶爾有休息的時間,大家也都是累得只想在宿舍裡睡覺,順便還能把錢給省下來。
有些村民甚至去廣州、深圳打工好幾年,根本就沒有到過市中心遊玩。
對於大多數的村民來說,城市不過是自己打工掙錢的地方,並不會是自己的家。哪怕一些年輕人心裡還有點懂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