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運河自徐州移向邳州,隅頭鎮上又沒有那麼大的儲存能力,這徐州倉存糧也就改向淮安倉。

淮安倉就是位於清江浦,在官方名冊上的名字叫做常盈倉,儘管年年萬船轉運,可倉中儲存的糧食,常年不下百萬石。

這樣重要的轉運樞紐,這樣巨大的糧倉,更不用說,大明還在清江浦設有榷關稅卡,收取賦稅,漕運、糧食、稅銀,這幾項都是戶部的命根子營生,自然要設有官員專管,戶部雲南司分司就設在清江浦,別處分司不過是一名七品主事,這裡卻要放個從五品的員外郎。

更有趣的是,清江浦人口已經接近六十萬,差不多佔到整個淮安府人口的五分之三,這麼巨大的城市,在官方的名義上,只是淮安府府城山陽縣範圍內的一處集市,這裡最多設定了一位巡檢和幾位小吏,卻沒有官員名義上管轄。

山陽縣令不過七品,即便是四品的淮安知府對戶部來的員外郎也沒有管轄之權,這麼下來,這位員外郎實際上是清江浦的管轄官員。

在漕運和糧倉上有權有好處,又有漕丁和庫兵兩支武力也可以驅策,這位員外郎也算得上有權有錢有兵,有這樣幾項,自然就成了這清江浦的主宰,當然,清江浦本地的商會、行會和幫會是統計階級的另一部分,大家共同管理著這江北第二繁華之地。

有明一代,都是以京官為貴,儘管在這清江浦做一任好處多多,威風八面,但那些追求上進的清流文士依舊不願意來這邊,能過來的都是年紀大了上進無望的,這些人不求什麼官聲,自然做事沒什麼顧忌,白的黑的,從來不在乎什麼。

不提這位戶部分司的員外郎,清江浦的臘月正月是一年裡最清閒的時候,漕運暢通的時候不必說,運河不方便通航的時候,往往要修繕倉庫,翻曬存糧,還要核對賬目,同樣是忙碌不停,也就是到了臘月,大家才有得閒。

富貴人家飲宴相聚,窮人家竭盡所能也要度過年關,停留在此的漕丁們去往各處尋歡作樂,庫兵們則是購置年貨,上下打點,能管著這大糧倉,進進出出不知道能撈到多少好處,一定得保證來年留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也要為了來年忙碌,南人不擅車馬,清江浦這近萬大車和車伕都是河南、山東那邊,還有徐州和邳州那邊的,這些車馬的意義不比漕船漕丁要差,大量民間商旅貨物就是依靠他們去往北地各處。

從南邊匯聚到清江浦的行商旅人千千萬萬,這麼多人,這麼多貨,如果任由這些大車和車伕自行招攬,肯定要擁堵異常,混亂那就更不必說了。

除了這些,還有漕運上剋扣下來的不少糧食,這些糧食除了水運之外,也要透過大車送往水路不通的各處,這一類生意,更要有人運籌運作。

*******

先感謝“不動如山,功夫門人,暮鳴,元亨利貞,123*”幾位朋友的打賞,特別感謝下“不動如山”老友的慷慨。

看來要琢磨個加更了,這幾天不行,事情多,人疲憊,但這個月一定有一次,目前也只能承諾這個了,謝謝大家

第539章 大車幫

這麼多年下來,清江浦早就行成了規矩,所有車馬的活計一概由七家牙行分派,牙行自己沒有車馬車伕,在清江浦附近討活的車伕們去牙行裡掛個名字,然後由牙行分配,腳錢收入大家按照比例分配。

牙行們做的還算公道,不然活計就讓別家搶走了,不過也有大概的範圍劃分,分派區域和去向,兩家最大的商號,一個是通北號,這個和漕運同一方向,去往山東和北直隸,一個是中原行,這個是去往河南,另外一個是徐鳳祥,這個是走徐州鳳陽一片,陸路也就是這幾片地方,其餘幾家或者接專門的生意,比如說江南幾個做絲綢棉布的大商號專用某家,還有是去往南直隸江北其餘府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