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不過如今這樣的頌揚私下裡不見有人談了,甚至開始有些埋怨,因為徐州、淮安府、鳳陽府以及兗州府南部的青壯很多人都被徵發從軍。
在一開始的時候,趙家軍從農墾田莊內抽調人丁,可在這天啟四年的秋冬之際,農墾田莊編組的護衛軍兵已經不夠使用,開始將平時遍練的民壯團練改編為正規軍。
親衛旅擴編成親衛師很順利,徐州、邳州的優秀青壯們紛紛加入,親衛師共有兩個旅又一個騎兵團,第一旅和第二旅都是三個滿編團,騎兵團有八個騎士連隊,共配屬火炮三十門,又有輜重團兩千人支援。
火炮團擴編為火炮旅,共有火炮二百餘門,護衛連隊十個,合計三千餘人,教導旅和騎兵第一團的編制不變。
親衛旅和火炮團的擴充對趙家軍內部來說只是一個調配,並不存在太多的磨合,因為將軍府只是將各處駐防遍練的軍兵連隊,團練連隊,選出合格的調入親衛旅這邊,然後發給更新裝備,指揮程式之類都經過訓練,調入就可以融合。
而火炮團擴旅,則是相應的裝備,相應的人員,每一門火炮被造出來,就會有相應的炮兵進行訓練,這同樣是個調撥的過程。
歸德軍兵團和鳳陽軍兵團都擴編為加強軍兵團,鳳陽軍兵團加強為二十五個連隊,配屬六門火炮,歸德軍兵團擴編為三十五個連隊,火炮十門。
隅頭鎮巡丁團和清江浦巡丁團合併為暫編巡丁旅,留下四分之一的力量維持治安,其餘則是匯合在清江浦附近,由黎大津為暫編旅旅正,歸第三旅旅正董冰峰指揮,目標向南。
眼下北方封海,趙家軍能動用的舟船力量都集結在海州港和蛤蜊灣附近,駐紮在南直隸江北的軍兵營都開始向港口處彙集,然後清江浦這邊的船隻也被集中徵發。
大規模的擴充,大規模的調動,自然耗費民力,原本一直享受好處的徐邳百姓們開始覺得麻煩,開始擔心自家子弟的安危,開始有了怨言。
不過趙家軍從一開始就沒有去討好民間,他們始終走得是嚴刑酷法,大家即便有怨言,也知道對抗是什麼後果,趙進所統治的核心區域已經習慣了一件事,那就是趙進命令下達,大家必須要服從。
有一個調動讓眾人開始覺得不尋常,好多人都以為這樣的和平還能持續兩年,但這個調動卻讓大家感覺到,恐怕沒什麼平靜了。
駐紮在宿州的宿州加強團開始撤回徐州,宿州團與徐州巡丁團一起接管徐州邳州區域的防務和治安。
每逢大戰,李五看家,這已經成了個習慣,果然,在宿州團回到徐州之後,剛剛擴編完畢的親衛師、教導旅、火炮旅以及騎兵第一團就開始準備北上。
這樣規模的兵馬運動,以及運動前的準備,沒可能瞞得住人,即便是內衛、情報局和巡丁多方封鎖,但這只是做該做的,當大軍開始準備調動的時候,所有盯緊徐州的人都得到了訊息。
本來天下人將目光投注在遼東,誰能想到此時徐州還有這樣的動作,誰都知道這個動作的意義,誰也想不到徐州居然能做得這麼快,這麼多人馬,這麼多裝備,在這個時候又沒辦法利用水路,要準備多少車馬民夫,要預備下多少糧草,這事先的準備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可徐州趙家軍說動就動。
趙進年輕,可趙進做事周全老到,這麼大規模的兵馬動作,肯定不是冒進,稍微打聽就能知道,趙家軍已經在運河沿線積儲了大量的糧草,這些城鎮就是兵站,足夠支撐趙家軍這些部隊,包括已經開往臨清的第二旅和邳州團的給養。
這麼多糧草哪裡來?關注的人很快就弄懂了,但凡是大明朝廷那邊的人都是苦笑尷尬,無話可說。
從前在江南運一斤糧食去京城,各種耗費捐稅以及花用差不多就要有四斤,這四斤就是運河上下各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