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楊開遠聽到楊應麒的這個建議後笑笑說:“可是我已經守得習慣了,忽然要我攻,我怕我做不好。”
“不怕。”楊應麒說道:“現在我們的優勢已經大到能經受起一場大敗了!甚至就是塘沽被毀滅我們也能經受得起!”
楊應麒的話都已經說到這份上了,楊開遠還擔心什麼?加上東北大捷之後,遼口、津門兩個港口的援軍源源不斷地運送過來,若再不派軍出戰,對漢軍來說也是極大的浪費。
“可是,兵力派往哪裡去好呢?”在有楊應麒文臣集團參加的軍事會議上,楊開遠隨口說。
“那我不懂得。”楊應麒說:“我只知道我們能支援三哥進攻,要錢有錢,有人有人。”
楊開遠考慮了一下,覺得有三個方案可以進行:一個是由塘南突入滄州南部,進入棣州、濱州,重新將塘沽和山東的6上交通聯絡起來;一個是沿黃河突入河間府,這個軍事行動如果成功的話可以將金軍東路軍斬為南北兩段,甚至聯絡上河東軍團;最後一個也十分誘人,那就是以海運將一支奇兵運到榆關西邊的海岸登6,襲取平州、灤州,如果順利的話可以打通遼西走廊,這樣漢軍在遼南的大軍就可以從6路長驅直入,次一點的戰果也可以對守榆關的迪古乃關門打狗,使榆關軍喪失一半以上的戰略意義。
“向南是聯絡行山東軍勢,向西是聯絡上河東軍勢,向北是打通遼西走廊的門戶——無論哪一路,如果成功了都足以打亂宗翰的陣腳。”楊開遠說,他考慮了好久,忽然對楊應麒道:“不如三路一起兵,你以為如何?”
楊應麒眼睛瞪了瞪,隨即好笑道:“三哥你要洗刷保守之名,也不用這樣洗刷吧。”
楊開遠淡淡一笑,道:“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這還不是你自己說的!”( )
第二八五章 牆倒眾人齊推(上)
楊開遠真的決定三路齊了,不過作為一個老於戰陣的帥臣,他當然不會對三路都平均用力。楊開遠知道,這三個方向如果能夠打通,戰略意義最大的當然是向西,因為東北和山東實際上都能透過海運進行聯絡,而河東則不行,如果塘沽軍能順利和河東軍勢連成一氣,所形成的軍勢力量簡直可以與折彥衝在大定府所部署的大軍相媲美。不過,向西也將是最難的一路,因為宗弼也防著呢!
如果是蕭鐵奴來用兵,也許他會選擇不顧一切,集中力量向西衝,但楊開遠卻不是,他還是比較傾向於先易後難的用兵模式。他的部署是:以六成的機動兵力進逼河間,將宗弼軍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這裡,而由以次少數的兵力南下收取滄州南部和濱州、棣州,和山東軍勢連成一氣,最後也是最少的一路兵力,才是作為襲取灤州的奇兵。對於北上的這支兵馬楊開遠實際上沒有寄以很大的希望,這次用兵行動的重點還是以大軍牽制宗弼,而收戰果於塘沽南部的渤海沿岸州縣。當然,如果攻打河間的人馬進展順利,那就盡力向西。
楊應麒看到這個計劃之後就笑了,暗道:“大軍進入河間府吸引宗弼,其實還是跑到戰場上去‘守’。三哥究竟還是三哥,就是進攻了也是用‘守’去攻。”
在楊開遠動手的同時,楊應麒的文官系統也沒閒著。楊開遠的三路軍隊後面,都跟著一個頗成規模的文官團體。比如向南的這一路,只要軍隊進入濱州掃除金軍在這裡的盤踞,跟隨其後的文官團體馬上就能接掌這片地面,分別負責人民安撫、錢糧屯運、刑法整頓和政策宣傳。漢廷中樞對於這些行政人才的準備已有多年,這些隨軍進入的文官,大多是漢廷中樞吸收其本地的人才到塘沽政學或管寧學舍培養,然後下放到地方上歷練過的幹臣,有這些人在後面跟著,楊開遠的軍隊便可能真正做到得一地,拓一地,甚至做到因糧收兵於本土,越戰越強!
這三路兵力幾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