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輔,雙方會合後迅掃平了塘沽東北部的障礙,從此楊開遠和蕭鐵奴之間便能直接聯絡上,再不需要從平、灤方向迂迴了。

而他向東派出的軍隊則不斷推進,將金軍一撥撥地往南邊趕去。

“塘沽軍出城了!武清失守!”

這個訊息傳到燕京時,宗翰早已離開,宗輔的手下都勸他趕緊撤,要麼向西,要麼向南,不能再留在燕京等死了。但宗輔卻拒絕了。

“我要是也走了,恐怕這燕京城便不戰而下了!那時候誰都跑不了!”

他下達了命令,要求塘沽外圍諸將放棄這個已經不可能守住的包圍圈,立刻南下和宗弼會合,以儲存東路軍的實力。而他自己則率領留守燕京的軍民日以繼夜地修繕城防,準備決死一戰!

宗輔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他要利用這座城池給女真人的國運爭取一點時間。

“分明已經很渺茫了,不過,這大概就叫不到黃河不死心啊。”楊應麒在塘沽感嘆著。

金軍失去了包圍塘沽的幾個重要據點後自知在這裡已勢不可為,便按照宗輔的指示向南去和宗弼會合。

如果可以的話,女真其實是希望朝北邊去避暑的,但現在北邊的形勢極為不妙,到處都在轟傳折彥沖和蕭鐵奴已經包圍了燕京,就短期而言,南邊貌似會比北邊更加安全。

這時楊開遠旗下的塘沽軍勢有兩種選擇,一是北上和蕭鐵奴會師,一是南下打擊南撤的金軍,不讓他們有喘息的機會。堅持穩重的楊開遠傾向於前者,不過在李世輔等立功心切的武將的極力請求下,楊開遠還是調出了兩支部隊共五千人,加上李世輔的兩千兵馬,允許他們尾隨金軍南下追擊。而他本人則率領主力出塘沽準備和蕭鐵奴會師於燕京城下。( )

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

當東海軍勢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漢軍的秦晉軍勢卻好像一點動靜也沒有。不過,這只是“好像”。

曹廣弼所領導的河東軍團是曾經獨抗宗翰、宗弼圍攻而不落下風的強大軍事力量,如今太原北面只剩下一支內裡猜疑不斷的雁門關守軍,根本不足以對擁有十萬以上大軍的太原地區構成威脅。而隨著東海軍勢的步步緊逼,金軍東路軍對河東軍團東線轉攻為守,對太行山的威脅也降低到幾近於沒有的境地。如今的曹廣弼,已經有多餘的兵力來進行他所需要的軍事行動,甚至在郭浩回陝西以後,秦川更有一支約兩萬人的軍隊進入河東,可幾個月過去,河東軍團還是沒什麼動靜,宗憲在雁門關日日嚴防,也始終沒見曹廣弼來攻。

“難道這個曹廣弼只是善攻,並不善守?”

宗憲甚至這樣想。可他很快就現這種想法有多麼荒謬!曹廣弼不是沒有行動,而是他要動的根本不是雁門關。河東軍團不動則已,一動便不可復御。

華元一六八二年夏,幾乎就在楊開遠出塘沽的同時,河東軍團也行動了。

這時東海和秦晉的訊息傳遞還很麻煩,不但不太及時,而且時常生謬誤,所以曹廣弼選擇兵的時機,除了參考各方面的訊息以外,更多是按照兵法、情理和天時地利進行判斷!

“盛夏用兵,利我漢人!”

折彥衝、楊應麒心目中收取戰果於夏季這一點素有默契,折彥衝的大定府軍勢提前南下乃被有利的戰局推動,而曹廣弼的出擊則完全是謀定而動。

華元一六八二年五月下旬,曹廣弼在太谷下令:以曲端涇原兵兩萬人為北路副師,取趙州,經略深州、冀州並設法取得和塘沽的聯絡;以徐文率一萬人為中路軍,取邢州,北為曲端之輔,南為王彥之援;以王彥領兵三萬五千人為南路主力,偱磁州、相州,進取大名府;他本人則領兵三萬人為北路主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