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並且可以促成這一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當然了,記者報道可以選擇較為妥當的方式和角度,要多多思考,我們該怎麼去幫助這樣的人,他們是否應該擁有自由,即便是窮人也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我們應該能夠給他提供他特別需要的救助。
“這樣,從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角度去報道這個事件,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對弱勢群體的傷害,同時體現記者的價值。這是我對你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男生點點頭:“謝謝,我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這是一則前段時間發生的一則新聞報道,是某電視臺播出的一條新聞:某縣有關部門在一所農村小學舉行特別儀式,歡迎一位輟學兩年的14歲女生重新回到課堂。新聞裡介紹說,這位女學生兩年前不幸被歹徒強暴,由於年幼不懂事,懷了孕也不知道,後來不得不生下了一個孩子,因此輟學。你怎麼評價這樣的新聞?”
這是一個事關新聞選擇與新聞道德的問題,駱千帆正巧看過這個報道,記得當時播報新聞的時候,有關部門的領導、電視臺的記者等等一起湧到了這個鄉村小學,在坐滿學生的教室裡,老師告訴大家要多關心這位新來的同學,爾後電視攝象機的鏡頭便死死地對準了那個不幸的女孩。
在畫面裡可以看到,那個坐在教室中間的女孩一直把頭伏在課桌上,不停地哭泣!而教室外面圍滿了參加儀式的領導、老師和學生。?敬業的記者還跑到不幸女孩的家裡,專門拍攝了這個少女媽媽和她的孩子在一起的畫面。
看到這些畫面,駱千帆當時就想罵娘。此時被提問想起那件事情,同樣有罵孃的衝動。
駱千帆說:“如果我是那個記者,我寧願選擇不報道。新聞的本源是事實,但並非所有的事實都可以成為新聞,包括那些作為有利證據的事實。
“我看過這則報道,受害人與自己孩子在一起的畫面,無疑展示的是道德淪喪者施暴的直接物化後果,是真實的罪證。
“當然記者展現罪證說明了報道的客觀真實性,然而這種真實同時是對受害人的再次傷害,這種傷害是由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深隱在受害人精神世界內的個人**,由於記者的採訪、由於媒體的報道被無情地袒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記者似乎代表社會正義、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譴責犯罪嫌疑人的道德淪喪,然而新的惡也由此產生。如果能罵人的話,我真想說,那個記者就是個敗類。我個人認為,人性大於新聞,當好一個記者之前,先學會做人!壞人當不了好記者!我的回答你滿意嗎?”
教室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提問的男生站起來為駱千帆鼓掌,駱千帆點頭致意。(未完待續。)
第176章 深夜等候的師妹
這時候,教室裡一半以上的人站起身來舉手要提問。
連海山書記看看錶,低聲跟石院長耳語幾句。石院長點點頭,起身說:“難得大家如此熱情,可是時間已經超時了,現在給最後三個提問的機會,你們好好把握,可以多問些有用的問題。我來點人吧,就你吧,第三排那個女孩子……”
女孩子起身提問:“師兄,我今年大三,暑假想找去虹城都市報實習,你帶實習生嗎?”
駱千帆說:“可以去實習,我幫你們聯絡,但是別讓我帶,虹城都市報有比我更優秀的老師。”
石院長又點了一個,是個男生:“駱老師,我是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的,你覺得平面媒體發展前景好,還是電視媒體發展前景好?”
駱千帆說:“努力的人發展前景更好。具體到媒體業態,我讀過一本書,書上說,網站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網路媒體將嚴重擠壓平面媒體甚至電視媒體,我個人同意這種觀點。
“都市報的報道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