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母撫養成人,長大後進了秀才仍每月堅持到州府大廟口參加詩鐘會。
這一日,路過九龍嶺下,卻看到那綠蔭遮蔽的涼亭下有一個老漢在賣冬至圓,一路行來,肚子也有點餓,蔡新就想吃一碗冬至圓再趕路。
剛走近,卻聽到那老漢叫道:“秀才,秀才,我有對子讓你對,對得好,我請你吃冬至圓,不要錢。”
蔡新寒窗苦讀十幾年,又中了秀才,可以說是滿腹經綸,所以聽了老漢的話就滿不在乎地說:“什麼對子,你說吧”。
老漢聽了點點頭,就說出“九龍嶺下日日冬至”,讓秀才來對。
因為閩南一帶每逢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吃冬至圓的習俗。這九龍嶺天天都有賣冬至圓,所以說日日冬至。蔡新剛聽後以為沒什麼困難,但仔細一想,可不簡單啊這裡頭有節令又有地名,不好對呀。一時無法應對,連冬至圓也不吃了,羞紅著臉怏怏離去。
自此以後,他每次到州府,就隨身帶著個飯糰在路上當點心,不敢經過九龍嶺去吃冬至圓。回家後,他更加發奮學習、傾心攻讀,後來三年一試的大比科期又到,他在省城福州考中舉人,29歲進京赴考,中進士。在朝為官,官拜文華殿大學士。
時光一晃十幾載,蔡新已是當朝宰相。
有一次,皇帝令他出巡廣東。他順路回家省親,借宿在六鰲。晚上在海邊散步時,舉頭遙望,只見海面上很多漁民正在點火抓魷魚,港灣上點點漁火映紅了夜空,與天上明月交相輝映,熱鬧非凡,如同元宵節燈市一般。
蔡新看了不由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呤出了“六鰲海上夜夜元宵”的句子,正和了當年老漢“九龍嶺下日日冬至”的對子。以“六鰲”對“九龍”,同是名稱;“海上”對“嶺下”,同是地點;“夜夜”對“日日”,同是時間;“元霄”對“冬至”,同是節日,真是對仗工整得體,妙趣橫生。這下他終於解開了多年來的心結,高興不已,連說妙、妙、妙。
欣喜萬分的蔡新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第二天便興匆匆的趕到了九龍嶺,想把這妙聯答覆那賣湯圓的老漢。不料,卻發現先前的涼亭早已荒蕪,老漢也不知去向,一點也見不到當年那般風景。無奈之下,他只好到旁邊的土地廟裡歇息。
此時,天氣炎熱,匆匆而來的蔡新滿頭大汗,就隨手把頭上的花翎頂戴脫下,戴在廟中的土地公頭上,在旁邊歇了下來。可誰知臨走之時,那戴在土地公頭上的花翎頂戴竟然再也取不下來,再仔細一看,卻發現土地公的相貌竟如當年賣冬至圓的老漢一般毫無二致,蔡新這時才醒悟到那賣冬至圓的老漢是土地公所化,是特地化身賣冬至圓的來點化他的。
當年要不是他點化,讓他經受了這段挫折,他也不會這麼努力讀書,說不定也沒有他蔡新的今天。想了想,蔡新對著土地公拜了三拜,連那帽子也不要了,權當是給土地公的謝禮。
自此,九龍嶺的土地公就與眾不同地戴上了宰相帽子。
就這樣,九龍嶺土地公戴相帽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十里八鄉鄉。各方善男信女前來莫拜、進香,絡繹不絕。求籤問卜,有求必應。而“九龍嶺下日日冬至”和“六鰲山上夜夜元宵”這副對聯也傳誦至今。
樂浪和三郎一起搓了一大堆的冬至圓,,還特地搓了一些小拇指大小的小冬至圓出來,這小冬至圓是用來做牛肉湯圓的,這牛肉湯圓就要用小冬至圓做才好吃。
做這牛肉湯圓很講究,第一,要把買來的牛肉給剁碎,然後拌上幹生番薯粉,然後把小冬至圓放下去煮,煮熟後把牛肉碎放下去,等煮熟了後,放芹菜粒下去,撒上胡椒粉,再淋上蔥油,吃起來噴香可口,怎一個好字了得。不過這小冬至圓樂浪想留著當夜宵,中午先吃大冬至圓。
樂浪買來的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