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就沒有必要留在江東了。”
步騭看得很透徹,直接點到了問題的根源,最好雙方艘能撤軍!
只是漢軍撤軍的首要條件是曹軍要離開,這就使得江東必須冒一個險,先讓曹軍撤軍,然後再和漢軍談判,孫權沉思良久,終於點了點頭,“曹軍留在江東,作用其實也不大,反而會給劉璟一個進攻的藉口,也罷!我們就明確表態,曹軍必須撤離江東。”
毗陵郡也就是今天的常州一帶,在三國時期,這裡是江東的屯田重地,江東特地在此設定了毗陵典農校尉,負責屯田。
但在合肥之戰期間,曹操為了協助江東對抗會稽郡漢軍,命大將於禁率兩萬軍隊進入江東,便駐紮在毗陵郡,一晃已過去了大半年,嚴重影響到了江東在毗陵郡的屯田。
此時合肥戰役已經結束,曹軍全部退到了淮河以北,按照雙方的協議,于禁的軍隊也必須退到淮河以北,只是于禁的軍隊是由曹操親自部署,不屬於曹丕管轄,所以他的軍隊北撤,必須要有曹操的命令。
當然,曹丕和劉璟簽署的停戰協議代表了漢魏兩國,于禁也必須遵循,只是這中間有一個時間差問題,需等曹操批准了停戰協議後,再下達命令,讓于禁軍隊北撤。
這是必須要做的流程,用通俗的話說,急也急不來,不過漢曹兩軍不知簽署了多少協議,大多數都沒有遵守,雙方也習以為常,曹操也不會把合肥簽署的協議當回事,在他看來,合肥之戰不過是實力不濟,用一種體面的方式敗退罷了,一旦恢復了實力,他還會派軍隊南下奪回合肥。
同樣,一旦漢軍有足夠的實力,他們同樣也會找藉口撕毀協議,大軍渡過淮河北上,絕不會真的受制於兩年停戰期限。
也正是雙方心中有默契,所以曹操實際上並不想撤回江東的曹軍,他希望用這支軍隊來牽制漢軍進攻江東,從而保住江東。
不過曹操卻沒有考慮到江東的承受能力,沒有想到江東會負擔不起曹軍的錢糧開支,孫權已公開表示,希望這支曹軍能儘快撤出江東。
但更讓曹操為難的是,儘管曹軍已經從壽春北撤,但彭城的漢軍卻遲遲沒有南撤的意思,儘管雙方都沒有明言,但曹操心裡卻明白,如果江東的曹軍不北撤,那徐州的漢軍也不會南撤。
正是考慮到一點,曹操便給於禁發來一封緊急鴿信,信中原則上同意于禁北撤,但要看江東的態度,也就是說,江東如果不讓曹軍北撤,那曹軍就繼續呆在毗陵郡,至於徐州的漢軍遲遲不肯南撤,曹操會再和劉璟交涉。
孫權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派步騭和秦宓同去毗陵,明確表明江東的態度,希望曹軍撤離江東。
毗陵縣城外的曹軍大營內,于禁獨自一人坐在大帳內,顯得心事重重,在桌上放著一封信,是他族弟於澤剛剛派人送來。
於澤在南陽投降漢軍之事,于禁也有所聽聞,剛開始他頗有些緊張,唯恐於澤會連累到自己,但曹操依舊任命他為駐江東的曹軍主帥,于禁這才鬆了口氣,曹操對自己的信任,他也深為感激。
而此時於澤寫來了一封信,建議他看清天下大勢,及早做出明智選擇,同時信中還透露,漢王對他特別重視,他若投降,必會得到漢王的重視。
其實于禁也很清楚形勢對曹魏一步步不利,漢國不僅軍事上和國力上超過了曹魏,而且劉璟定都長安後,便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天下人已經漸漸忘記了鄴都的傀儡天子,而把劉璟視為大漢王朝的繼承者,劉璟統一天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形勢已到如此地步,于禁怎麼會不考慮自己的前途,只是曹操待他不薄,而且在於澤投降後,還這般信任他,這讓于禁怎麼忍心背叛曹操。
至於劉璟對他的特別看重,于禁當然知道原因何在,他也只能報以苦笑,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