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洪秀全發難,太平天國興起,“江南”首當其衝。“天京”建在“南京”,“天國”建在“天堂”,洪秀全們很有眼光,把“清妖”的“天下糧倉”佔住了,即便不搞什麼勞什子“北伐”,餓也能把大清朝的“八旗”男女老少餓死呀!
問題是,“天國”沒建成,“天堂”卻糟蹋了,“和平”沒了,“戰爭”來了,“天國”的夢幻者,被埋在“天京”的廢墟里,“天堂”的百姓,遭逢史無前例的浩劫。
先輩們為躲避中原戰亂,一撥又一撥來到江南。沒料想,他們的後代,卻因為“太平天國”的“革命”而命斷溝壑。有的學者在統計後發現,1851年至1864年的14年中,中國人口銳減40%,絕對死亡人數一億六千萬人!而太平天國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損失至少在一億以上,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達七千萬。給戰爭中心區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所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數則達五千四百萬人,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五千萬人的死亡紀錄。①
嗚呼!偉大的太平天國的“太平”與“革命”!
洪秀全們給錦繡江南進行了一次血色的戰爭補課,也讓中國進行了一次人口“減肥”。
江山譭棄,百姓蒙難,可是在“意識形態史學”的邏輯判斷裡,洪秀全與太平天國的“革命精神”卻成了他們的研究珍存。
其實,鋪陳此篇的目的,倒不是進行太平天國批判或洪秀全批判,近二十年來,漸漸走出意識強加的歷史研究者已經藉助未加淘洗的歷史事實,對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太平天國主流話語,表明了有力的駁詰。
本書想要提醒的是,關注戰爭對中華民族的摧殘——較之異族入侵,本民族製造的戰爭災難似乎更為慘絕人寰!太平天國,僅為一例。
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經犧牲(1)
跳出神話的虛說,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天兵”、“天將”是在“太平天國”的背景下顯現威力的。
回過頭來再說太平天國的“天兵”、“天將”,那也是一幫了不起的時勢英雄。單是他們創造的戰爭神話,便在險些顛覆了大清皇朝的二百多年江山社稷後,又長期地迷惑著中國人的歷史情感。
驟然而興,暴然而起,囂然而勝,太平軍兵鋒所向,無堅不摧,無防不潰,八旗軍、綠營兵,紛紛敗北。於是,當歷史學家從純軍事的角度評價太平軍所以勝、清朝政府軍所以敗的戰爭角逐時,他們基本的定性詞語是:“八旗綠營,腐敗不堪。”②
面對一支“腐敗不堪”的軍隊,雖勝何榮?
否定了敵人,其實等於否定了勝利的價值。
歷史的真實狀態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不論“八旗”,還是“綠營”,都還是十分強大的武裝力量,並未“腐敗不堪”。雖然在與太平天國的較量中,“八旗”、“綠營”的戰略主力任務逐步讓位於初有“團練”之名,爾後具有“超團練”性質的“湘軍”與“淮軍”,但作為國家常備軍、政府正規軍,“八旗兵”、“綠營兵”的戰鬥力並不是後代歷史學者所貶抑的那樣不堪一擊。“衛國”固力不勝任,“殘民”則兇狠有加。
正確地評估“八旗”、“綠營”的戰鬥力,是為了較為恰當地評估太平軍的軍事實力。藉此,一方面我們可以追溯“天兵”戰鬥力的源泉,另一方面又可以接近本書的“元命題”之一:“國家軍隊”何以不能有效地保衛“國家”?“人民”武裝起來,又何以不能真正地拯救“人民”?
閉上雙眼,我們即刻回到太平天國時代。
睜開雙眼,我們則在“天兵”的佇列裡看到“神性”的張揚。
“神性”,是“神”的屬性。“人性”,是“人”的屬性。二者本有人、神之別,這正如人與禽、獸、蟲、魚的區別一